APP下载

难忘少年读书时

2018-01-18王辉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苦旅余秋雨学者

精彩导读

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有一段难忘的读书经历。在这样的经历中,又有着不同的读书滋味,或喜悦,或苦涩,令人难以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少年时光,看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又是克服了什么困难去如饥似渴地读书的,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读书滋味。

余秋雨少年时期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书中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许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小学。学校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余秋雨11岁的时候,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并在上海上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饭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余秋雨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他逐步成长为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美文赏析】

文章紧紧围绕“文化苦旅”,为我们呈现了余秋雨少年时期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读书的经历。从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学者在少年时期对书的痴迷,几乎达到了“以读充饥”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

【写法探秘】

本文刻画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秘诀就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把人物爱读书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第三段,“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和“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两句对比,我们不难想象到余秋雨为求有书读而刻苦练字的画面;第五段,先描写了路远、“吃不饱”等现实困难,又对比写道“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一个不惧艰难、痴迷读书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这给我们写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跃跃欲试】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对比的写法呢?你在学习上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拿起笔试着写一写吧。写好了,如果觉得不错,可以寄给我们哟!

猜你喜欢

苦旅余秋雨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余秋雨投其所好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余秋雨投其所好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书实践收获(3)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