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杨门女将
2018-01-18青田耕者
文/青田耕者
提起杨门女将,自然会想起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先锋印,率十二寡妇西征西夏,捷报频传的故事。这些印象,均来自明代熊大木小说《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以及后来的京剧《杨门女将》。
上个世纪六十年初,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问中国,被安排看了京剧《杨门女将》后,表示不相信女人能带兵打战,身边的中方外交人员一时也解释不清,只好强词夺理反被上级批评。
◎ 王瑛《宋播州杨氏女崑崙策马图》草稿
◎ 清 陈矩 《宋播州杨氏女崑崙策马图》
其实,也不能怪中方外交人员的不知,翻遍所有的正史,的确难以寻觅杨门女将的踪迹。《宋史·杨业传》记载了杨家祖孙八人,并无只字提及女眷。假若确有赫赫战功的杨门女将,相信史籍不应漏载。至少应在《烈女传》中有所提及。但遗憾的是,《宋史·烈女传》共记载40名义妇节女,但无一人出自杨门。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杨门女将”的事迹,纯粹是文人为了满足读者好奇心而凭空杜撰出来的。
然而,真实的杨门女将却被宋代的宫廷画家黄宗道用画笔记录下来,她姓杨,是播州人,即是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士。
画的题名叫《播州杨氏女策马图》。收藏者是大名鼎鼎皇姑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她是忽必烈的曾孙女,元文宗皇帝的姑姑。她丈夫去世后,即保持独身,崇尚汉文化,尤喜收藏书画,可以称她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收藏家。尽管这幅播州杨氏女的画下落不明,但却被当朝的著名学者袁桷(号清容居士)以诗的形式记载下来了。
元至治三年三月甲寅日(1323年),大长公主在天庆寺(旧址尚存,在今北京崇文区东晓市街)举行大型雅集活动,主要内容即召集朝廷文化官员共喝酒赏书画吟诗弄赋。作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袁桷奉命题了四十余首诗,其中就包括《黄宗道播州杨氏女》这首诗,诗云:
◎ 清 陈矩 长女陈清 《宋播州杨氏女崑崙策马图》
◎ 清 陈矩 《宋播州杨氏女崑崙策马图》书
◎ 元 袁桷 《清容居士集》
长头黑发垂玄云,矫矫马首双手分。彫弓宝刀左右挟,欲领铁骑趋崑崙。前关涛涌如坏墙,后砦百溜奔溪篁。群蛮簇唇争叫嚣,云是杨家女子功最高。旋如长蛇转空洞,快若俊鹘凌风飘。还家膏沐带簪珥,父母见之眼垂泪。君不闻木兰女儿着金铠,年少从军颜不改。一朝脱役归故乡,乐府相传至今在。
袁桷的此诗,除生动描写画中杨门女将的带兵策马 的飒爽英姿以外,还联想到杨氏女退役还家,双亲泪迎的场面。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实,早在1920年,贵阳才子陈矩(字衡山)读袁桷《清容居士集》时,偶然发现此诗,喜出望外,随即将杨氏女的事迹编入到《贵州通志·列女传》中,使她成为继黄平宜娘之后入省志的第二名女性。同时还命其长女陈清白描一幅《宋播州杨氏女 策马图》,并请时贤题词数首编辑成册刊行。目前已知贵州图书馆和云南图书馆藏有此书。
无独有偶,笔者偶于云南大理得睹陈矩此书,返黔后遂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瑛谈及此事,均认为是文坛佳话,宜尽快宣传播州杨门女将事迹。不出半月,王瑛教授即查阅有关史料,先行勾勒出《宋播州杨氏女 策马图》草图。待征求各方意见后,正式创作此画。
有诗为证,有画为证,因此,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杨门女将形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地出自于播州杨门。明代宋濂《杨氏家传》称:“播州杨氏自杨充广继子与杨昭后,皆为金刀老令公杨业之孙也。”又如陈矩所言:“六七百年沧桑屡变,杳不可得,幸有清容诗纪之描写播女之智勇精神,蛮人之畏服,关山之险阻。雄奇古雅,曲尽其妙。”
(青田耕者,本名孔农,贵州省古玩商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阳古玩城策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