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茶诗的文化之魂
——茶诗英译的策略分析

2018-01-18李春兰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学翻译者英译

李春兰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在茶诗翻译过程中对茶诗的翻译,要结合我国经典茶诗的文化内涵,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此才能够展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将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提升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和地位。本文以茶诗英译为内容,对其具体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1 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对于茶学典籍英译的基本要求

1.1 茶学典籍的英译应重视“文化融入”

“文化融入”是茶学传播和普及的关键,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茶诗翻译中茶学经典的融入,可以更好的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就如同语言教育并不是机械的教育一样,语言的翻译也必须要借助文化融入。

1.2 茶学典籍的英译应当坚持“文化自信”

茶学奠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记载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翻译茶学经典的时候,必然要体现“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魂——茶文化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以“茶诗”翻译为例,翻译者要对茶道、制茶、煎茶等环节逐一翻译,并体现其知识成因,而这些知识都是口口相传的经验,并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当这种古老的东方文化,以一种近乎于“闲情逸致”的智慧传入西方国家时,必然会与西方国家的现代文化进行碰撞,一部分人会持有怀疑态度。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与话语权,要充分体现中国民族不卑不亢的精神和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唯有树立“文化自信”,这个民族才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

2 我国古代茶诗的特点表现

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是唐朝,唐诗在我国历史文化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文人将饮茶称之为高雅之事,他们以茶清淡的味道比作自己看淡名利的思想,将苦涩的味道比作人生的无常。而茶诗指的是和茶相关的诗歌,通过对茶诗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总结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2.1 意境美

古代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很重视意境,他们认为良好的意境下才能创造出有文学价值的诗歌。“意境”主要指的是境界,具体表现为能够让人自身产生无上意义的境地。诗歌与意境之间具有十分亲密的联系,古代文人认为茶都带有一种意境美,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茶当中,从而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徐寅的《尚书惠蜡面茶》中的“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通过对“月圆”、“新芽”、“飞鹊”、“啼猿”、“溪”、“船”良好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个春季的夜晚所能够呈现出的美好,而在无尽想象中的夜晚更能够让读者产生无尽的向往。而作者将这些大自然中事物中的特征突出的描写出来,促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作品中隐藏着自己的闲情逸致。

2.2 音律美

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韵律”,还充满着“音律”,在茶诗中也能够体会到。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定的节奏感。汉字中的平仄读音变化仿佛音乐中各个音符,押韵就仿佛是敲打的鼓点,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体现诗歌中的音律美。例如,唐代诗人张籍的《夏日闲居》中:“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每一句最后的“年”、“煎”都压到了“ian”。再例如,唐代诗人郑谷的《峡中尝茶》中的:“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每一句的尾部“光”、“尝”、“香”都压到了“ang”。

2.3 形式美

我国古代诗歌在形式上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美感,具体体现在上下句的对仗上。对仗其中包含的内容有字数,词性,节奏,词义等。古代文人在写诗时为了能够达到至美的境界,这些都是要进行充分考虑的。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琴茶》中的“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其中的,“亢亢寄形”与“陶陶任性”无论是在组成形式,还是词义上都做到了切实的“对仗”,而后半部分的“春多醉”与“老更闲”,以及“抛官”与“读书”在形式上都达到了一致,严格的以七言律诗的格式完成。

3 体现经典茶诗文化之魂的翻译策略分析

在进行茶诗翻译的前提时,自身具有夯实的基础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于较高的文化底蕴,能够将其所包含的深刻情感表达出来,并对于中国传统和茶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能够精准的掌握外语的表达形式,从而以现代的视角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的呈现出来。

3.1 “达意”是翻译的出发点

茶诗翻译初始步骤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够精准的其意思表达出来。将诗歌拆分来看,就是一个个词和字组成的,而古代文言文的难度就体现在这里,有些词和字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区分起来比较困难,给翻译也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其次,仅仅表达出形式上的意思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挖掘出隐藏在深处的精神内涵,翻译人员需要明确这是翻译,而并非是创造,翻译是将文章明确的表达出来,并且以一种更为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文章创造的思想感情,而创造则是去创造自己的东西。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明确“传神”对于翻译的意义,传神具体指的是不仅能够清晰的表达出其事物外在特征,同时也能够对其内在内涵进行准确的呈现,将其语言特点作为基础。

3.2 “三美”翻译理论的应用

“三美”翻译理论最初是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理论一般使用在茶诗英译,能够充分展现其翻译理论的积极作用。三美理论其中具体包括音美,形美,意美。其中意美是核心部分,作为翻译的重难点部分,是音美和形美的最后走向。如果茶诗在缺少音美和形美的情况下,还能够将其规划为散文形式,但是没有掌握好其中所具有的意美,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没有真正体现出作者和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那么也就失去了欣赏的意义了。因此,一篇完整和优秀的翻译文章,必须将三美进行良好的结合,既保证了文章的意义,也保证了文章的美感。除此之外,我国其他一些翻译家也提出了诗行长短,短句对仗等翻译方式。

我国翻译界著名的翻译家,毛荣贵先生的作品《翻译美学》中说明,美学思想对于翻译文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之上又提出了“三美”,这三美主要说的是词美,句美,意象美。我国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古代汉语在措辞上具有一套独特的规律,与现代汉语通俗易懂的特点不同,其所具有的涵义十分深刻,在翻译上就具有一定的偏差。翻译者在将其翻译成现代形式的文章时,需要将古代和现代文之间的区别进行明确,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能够充分的呈现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毛先生提出可以通过三种英文句式转化实现。

3.2.1 汉代的对偶句,在翻译成英文时可以通过平行结构句式来实现涵义表达。

3.2.2 动词主导句式,可以通过语文中名次主导句式来完成。

3.2.3 汉语的人称主语转化,可以通过英文中的非人称主语句来完成。

古代诗词对于诗词中的意境美十分看重,中国人通过外在形式的描写,对于茶中所蕴藏的美好能够实现充分的感受,但是外国读者对于茶诗中的内涵所能了解的,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只能全部依靠其翻译的程度。英语语言对于逻辑性的要求比较高,而想要表达具有意境美的茶诗具有一定的困难,即便是表达出来,理解也未必能够达到透彻,而作为翻译者只能够尽可能的将原文的表面涵义和深刻内涵以生动的形式充分的表达出来,以读者能够接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帮助其良好的理解。

4 结束语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其对于中国文学领域的影响是持久的、是深远的,这是因为如此中国文学领域中存在一支特殊文学体系,那就是茶文学,在茶文学中茶诗的地位非常重要。随着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以及中国民族文化品牌的树立,茶诗翻译也逐渐成为国际翻译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承发展,深入研究茶诗翻译,明确其基本翻译原则、翻译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于欢.宋朝茶诗互文性在其作者背景英译中的再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2]李洋,姜欣.传茶诗美译之神—“茶诗”翻译案例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2):150-151.

[3]姜欣.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茶学翻译者英译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摘要英译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