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8梁晓红
梁晓红
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以来都非常高。对于食管癌患者, 只能利用手术进行治疗。通常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一定的进食障碍, 并且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 而且在进行食管癌手术后, 患者的身体往往会处于高代谢的状态[1,2]。肠内营养是一种经过胃肠道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的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对于保护胃肠功能, 促进患者的恢复和伤口愈合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这种营养方式很容易使患者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医学不断研究中发现通过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减少大小肠内的营养液对胃和十二指肠造成的刺激, 为肠胃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状态, 使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明显提高[3-5]。选取2014~2016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 使用鼻空肠管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手段,另外选取4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 通过对比,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6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营养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51.6±13.2)岁;16例肿瘤位于食管中段, 24例肿瘤位于食管下段;22例鳞癌, 18例腺癌。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39~74岁, 平均年龄(51.8±12.9)岁;19例肿瘤位于食管中段, 21例肿瘤位于食管下段;24例鳞癌, 16例腺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过本院诊断确诊, 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均无其他合并症状, 经测试胃肠道营养时间均≥7 d, 未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鼻胃管术后营养支持, 实验组给予鼻空肠管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操作及护理方法如下。
1.2.1 置管方法 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者仰卧头左偏位的姿势, 选择合适的鼻孔, 并对其进行清洁, 测量鼻孔长度,对鼻孔进行润滑, 然后把管子插进去, 插管的位置应当控制在空肠上端距离韧带20~30 cm的地方, 插管到达空肠后, 应当首先对鼻空肠管进行固定, 然后把里面的导丝拔出, 注入一定的造影剂, 通过拍摄X线片的方式来确定营养管的位置,如果患者出现置管困难的情况, 在胃镜下进行置管, 确定好在空肠内的位置后, 把空肠营养管的外端40 cm左右的位置固定在耳朵附近, 防止导管掉落, 并且及时记录患者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深度, 把鼻空肠管和一次性肠内营养管连接起来,同时还要在距离鼻孔10 cm左右的鼻孔肠管位置放置营养加湿器, 最后把鼻空肠管用胶布固定在患者脸上。
1.2.2 护理方法 在手术后第1天上午使用微泵持续泵入20 ml含量为10%的氯化钾, 以及温度在38~40℃的氯化钠500 ml。并且控制速度为30 ml/h,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在手术后的第2天, 以40 ml/h的速度泵入能全素400 ml, 观察患者的耐受程度, 可以在随后的几天里适量加大泵入量和加快速度。在手术后的第5天可以达到1000 ml,速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大约控制在60~80 ml/h。并且每次将2粒用温水溶解开的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利用注射的方式从空肠导管处注入, 3次/d, 一般手术后, 患者肠内营养的时间为5~7 d,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营养管体外的部分长度进行测量, 以此来判断营养管是否出现移位或脱落, 并定期观察患者胃液的性质颜色等, 定期利用生理盐水对营养管进行冲洗, 防止营养管出现堵塞。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对于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如果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时, 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即使是服用胃肠药物或者暂时停止营养支持后出现好转也认定为不耐受[6]。②观察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以及营养支持后7 d的白蛋白含量。通过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的方式进行统一检测, 并且使用同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③观察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7 d后体重下降幅度。④在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过程中, 及时统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耐受性为87.5%(35/40), 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营养支持前白蛋白含量为(28.82±3.13)g/L, 营养支持7 d后白蛋白含量为(48.28±4.36)g/L;对照组营养支持前白蛋白含量为(28.86±3.24)g/L, 营养支持7 d后白蛋白含量为(36.28±4.26)g/L;两组营养支持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营养支持7 d后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营养支持7 d前后体重下降幅度为(2.21±1.24)kg, 小于对照组的(3.15±1.23)k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 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食管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通常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 且男性居多。目前为止, 世界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主要为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前后患者的营养不良现象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7-10]。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表明, 使用鼻空肠置管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与鼻胃管相比耐受性和体重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都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 鼻空肠管对于提高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效果比较明显,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重下降的幅度,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黄琳.鼻空肠管在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全科护理, 2016, 14(34):3617-3618.
[2] 何晓琴, 陈志明, 程鹏, 等.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其耐受性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6):959-961.
[3] 康莉, 李晶, 王芳.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4):94-96.
[4] 黄克霞, 安玉苹.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9):38-41.
[5] 李雪凤.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营养支持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22):63-64.
[6] 黄兰娟.食道癌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医学信息, 2013(11):409-410.
[7] 刘薇.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7, 31(6):683-686.
[8] 刘顺芳, 邹兰.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26-1628.
[9] 魏立, 孙洋, 朱珍.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5):4227-4231.
[10] 董正婷.双腔鼻肠管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