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总结
2018-01-18孟媛媛
孟媛媛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传统适应症是解除喉部及上呼吸道的堵塞, 是临床抢救的一种急症手术方法,其也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有效的气体流通和交换是争取治疗时间, 保障心脑肾等脏器功能, 确保各项抢救环节实施的关键[1], 然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因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 缺乏屏障保护, 容易发生较多的并发症, 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切开后应加强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自2016年3月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内科行气管切开患者50例, 其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7.3±12.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中男17例, 女8例;平均年龄(57.3±11.6)岁。对照组中男16例, 女9例;平均年龄(56.2±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 具体包括一般护理、气管切开后护理、湿化护理、吸痰护理、并发症护理。
1.3 护理满意效果判定标准根据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判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得分范围0~10分, 7~10分为好,4~6分为一般, 0~3分为差。满意率=(好+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中好16例, 一般6例, 差3例, 满意率为88%;对照组中好10例, 一般6例, 差9例, 满意率为6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患者维持有效通气的重要抢救措施, 可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呼吸功能失常等引起的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和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与外界更加通畅, 机体的防御能力已被破坏, 容易发生肺部等呼吸道感染, 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长期应用抑酸剂、手术时间长等均可以导致排痰能力下降, 呼吸肌肌力下降, 容易引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 诱发肺部感染。已有研究表明[3], 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满意度,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护理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加强责任心, 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其以专业的学术知识和护理人员经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措施, 弥补了传统护理上的不足, 护理人员通过手册、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宣传教育, 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方向,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为患者提供亲情和心理上的双重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倾听患者的倾诉,降低不良反应。
3.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洁, 温度20~25℃, 湿度60%~70%。空气定期消毒, 应用臭氧空气消毒方法或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只能解决无人时的消毒问题, 有学者应用MKJ型空气清洁器进行消毒实验表明, 该设备应用三级净化、组合式正离子静电吸附除菌和洁净空气原理, 效果好, 应用方便, 可在有人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持续消毒, 无明显不良反应。气管切开后应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 控制好口咽部细菌误吸。对于能从口进食的患者, 要鼓励多食高蛋白、高能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以加强营养。气管切开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 有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 无渗血时也要每天至少更换1次敷料, 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口周围的皮肤和套管翼。气管套管内套管要每4~6小时清洗1次, 12 h消毒1次[4]。另外要严格控制探视, 探视者要穿隔离衣, 带帽子、口罩,对患者实施隔离保护。测定患者的口腔pH值, 如pH值低于2%, 则应用碳酸氢钠清洗, 如较高则应用硼酸夜擦洗, 如pH值为中性则应用3%生理盐水和双氧水擦洗, 必要时应用妥布霉素、两性霉素B涂抹于口咽部[5]。
3.2 气管切开后护理气管切开后, 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禁忌打活结, 以免结自己松开, 固定不牢固。有研究认为, 无菌纱布套管垫无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 应预防性的应用气管套管垫。充气气囊是附属于气管导管的一种防漏装置, 其可使导管和气管之间严密, 防止呕吐物、血液等流入肺内。气囊压力太高会导致气管黏膜受压缺血、水肿,所以本研究中均采用最小封闭压力, 不需要定时放气, 在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定时放气方法[6]。有学者对气管切口采用氧疗法, 即2次/d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切口, 应用45%氧气对准切口1 cm处直吹20 min, 可取得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的作用, 方便、经济、无不良反应发生。
3.3 湿化护理以往临床上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 然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7], 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无明显的作用,而且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有学者对56例患者应用生理盐水滴注研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应用生理盐水比不应用生理盐水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了4.5%。气管切开后气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不存在, 纤毛功能减弱, 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成功的关键。对于行机械通气者, 使用加热加湿器保持呼吸道湿润。加热器的温度设置在37℃, 不能高于此温度, 以免防止伤及气道;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 采用面罩雾化器, 根据痰的颜色、量、质给予持续或者间断湿化。这种方法能够保持湿化又能减少痰痂的形成, 防止过度湿化的问题发生。
3.4 吸痰护理以往研究认为[8]2 h需吸痰1次, 但近些年研究表明, 频繁的吸痰会损伤气道, 刺激气道分泌物的增多,因此只需患者有吸痰必要时再吸痰, 如患者咳嗽有痰, 呼吸不畅, 听诊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下降, 气道压力升高时要给予患者吸痰。吸痰的最终目的是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促进气体进行交换。研究发现, 分步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吸痰效果要由于普通吸痰法, 损伤低、并发症少。护士人员应注意不应用过大的吸痰管, 过高的压力会损伤气管内壁及造成肺不张的形成, 但也不能用过小的吸痰管, 压力过低常会导致分泌物的有效排除而反复吸痰造成气道损伤[9]。吸痰时动作要轻、准、稳、快, 吸痰时间≥10 s/次, 次数≥3次。要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然后再吸气道内的分泌物, 最后放松充气气囊吸引深部的痰液。吸痰时要慢慢地将套管由浅入深, 待吸引管达到一定深度后向上提取, 缓慢吸引, 吸痰时如遇到阻力, 则后退吸痰管后放开负压, 预防气管的损伤[10]。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有所改善、呼吸道的阻力降低、峰值吸气压力降低、潮气量增加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作为吸痰成功的标准。吸痰前后要给予及时的供氧。
3.5 并发症护理术后的并发症常有出血、皮下气肿、纵膈气肿和气胸等。长期带管摩擦切口或者切口感染侵蚀血管,导致术后出血的发生, 医务人员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止血[11]。皮下气肿常发生于颈部, 触诊时气肿部位有捻发音。
综上所述, 有针对性的为患者画好重点护理项目, 预见性的判断可能出现的症状与后果, 保证了治疗效果,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1]谭桂娣.62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现代护理, 2011, 11(6):87-88.
[2]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医出版社, 2008:114.
[3]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282.
[4]乔蕾.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8):992.
[5]张承贤, 薛文莉, 侯诗箐.重症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7):3077-3078.
[6]张静, 葛柳燕, 姜迎春.2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总结.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14):238-239.
[7]孔磊, 许立民, 宋献丽, 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3):219-221.
[8]孔磊, 许立民, 宋献丽, 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9):808-810.
[9]王宏隽, 杨晶, 翁其彪, 等.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3):226-227.
[10]张建凤.ICU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8):16-17.
[11]王倩.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5(30):52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