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18吉廷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皮素双联氯吡

吉廷鑫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促进缺血半暗带脑血流再通,改善脑细胞代谢,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护损伤神经元,扩大梗死区,改善神经细胞功能。一般情况下,在脑梗死发生1周内,脑组织可出现缺血坏死,需在该时期积极抗血小板凝集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1]。本研究选取72例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与双联用药组,每组36例。单一用药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6.76±4.08)岁;合并高血脂14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双联用药组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6.75±4.42)岁;合并高血脂13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一用药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双联用药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用法和单一用药组一致;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服用75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越低越好)。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改善>90%,血液流变学指标趋于正常;有效:症状好转,神经功能改善>50%,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用药效果比较 双联用药组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单一用药组显效5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双联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双联用药组住院时间为(16.51±1.12)d,短于单一用药组的(18.78±2.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双联用药组出现1例皮下瘀斑、1例牙龈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单一用药组出现1例皮下瘀斑、1例牙龈出血、2例恶心呕吐、1例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双联用药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4.51±6.16)pg/L、(10.14±0.74)mg/L、(11.35±0.24)、(58.14±10.25)%,单一用药组分别为(74.56±6.24)pg/L、(10.27±0.53)mg/L、(11.24±0.82)、(58.13±10.21)%,治疗前两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联用药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1.24±1.51)pg/L、(3.14±0.25)mg/L、(9.01±0.26)、(14.21±0.69)%,单一用药组分别为(67.26±4.34)pg/L、(6.15±0.51)mg/L、(10.21±0.22)、(31.91±6.32)%,治疗后双联用药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发病率高,需及早有效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预防肢体偏瘫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3]。目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前者代谢产物不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属于抗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其可选择性和血小板受体结合,继发二磷酸腺苷介导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抑制,发挥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通常来说,氯吡格雷需经生物转化才可发挥抗血小板凝集作用[4-6]。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素A2(TXA2)生成,但对损伤血管小管则无明显作用,因此,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发挥协同效果,弥补单一应用阿司匹林对部分损伤血管和部分患者无效的现象,两者联合使用可更好发挥协同和增效作用[7-10]。本研究中,单一用药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双联用药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双联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用药组住院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联用药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德翠.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16.

[2]唐保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医药前沿 ,2016,6(34):111-112.

[3]洪声娥,谢紫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5,22(9):1329-1332.

[4]闫秀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饮食保健 ,2017,4(18):54-55.

[5]孙丽.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医药前沿 ,2017,7(18):206-207.

[6]梁炳松,李育英,张岐平,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内科,2015,10(6):885-886.

[7]董光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769-1770.

[8]李洪刚,汪德庆,刘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3):89.

[9]钱兵.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180-181.

[10]张金苹.54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医药前沿,2014,4(17):177-178.

猜你喜欢

内皮素双联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长安CS55 E-Rock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与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双联式准等速大角度传动轴的定心球 PV 值研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内皮素在内耳损伤中的作用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