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38例观察*
2018-01-18郑建芳
郑建芳 王 斌 裘 磊 张 谈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 浙江 慈溪 315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胃黏膜肌层增厚、局部性或广泛性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的一种疾病。笔者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76例,排除了患有胃癌及疑似病患、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禁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3.0±4.1岁;病程10个月~14年,平均病程6.9±1.7年;胃镜及病理等级:腺体萎缩轻度22例,中度10例,重度6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4.1±3.5岁;病程9个月~15年,平均病程7.6±2.3年;胃镜及病理等级:腺体萎缩轻度24例,中度7例,重度7例。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药物包括:埃索美拉唑(20mg/次,qd);多潘立酮片(10mg/次,tid),均饭前口服。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抗Hp治疗2周。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疏肝和胃法治疗,基本方:炙柴胡、炒白芍、炒枳壳各10g,佛手、广郁金各8g,橘皮、制香附各6g,炙鸡金12g,炒甘草5g。如胃气上逆,呃逆泛恶者酌加代赭石15g,姜半夏、柿蒂、刀豆壳各10g,公丁香6g;若兼咽中不适、胸胁隐痛者可配加木蝴蝶6g,八月札10g;情志不畅显著者加合欢花、香附各12g;脘痛、胁痛较著者加延胡索12g,川楝子10g。
两组均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标准: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急慢性炎症有较好的改善,且在病理检查上腺体萎缩、肠化恢复和异型增生情况较前明显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炎症情况有所好转,且在病理检查上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炎症情况未有明显变化,且在病理检查上无改变趋势。中医证候积分[1]:对患者是否存在上腹不适、餐后胀满、嗳气、脘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及其程度进行症状积分,每个症状分3级评分,偶有症状为1级,记5分;较常有症状为2级,记10分,每日或每餐均有症状为3级,记15分。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为52.4±6.8,治疗后为14.2±6.1;对照组治疗前为53.6±6.5,治疗后为32.7±3.8。治疗后两组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沈氏尊生书·胃痛》云:“胃痛……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的疏泄有利于胃气的和降。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克伐中土,破坏了肝胃相和的关系,即称肝气犯胃。因而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故当治以疏肝和胃法。药用柴胡、佛手、制香附、郁金疏肝理气,白芍柔肝止痛,枳壳、橘皮行气止痛,炙鸡金、炒甘草消食益气。并根据病情症状加减变化。本观察结果显示,以疏肝和胃法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短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方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