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治疗萨病49例临床观察

2018-01-18乌仁朝鲁门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巴达蒙医蒙药

乌仁朝鲁门

(赤峰市巴林右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150)

萨病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和复发。由于萨病的发病率高,占脑血管病的60%~70%,急性期用西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应用蒙医药治疗,效果甚佳。蒙医学认为三根、七素失去平衡,巴达干、恶淇素浊液增多与赫依相搏,淇素、赫依运行受阻,导致脑受损。其蒙医经典著作[2]把脑梗后遗症分为嘎拉萨、乌笋萨等2个证型。嘎拉萨主要以右侧瘫痪为主,舌头向右侧变短,发热高烧,指甲变黄等症状;乌笋萨主要以左侧瘫痪为主,舌头向左侧变短,浑身发凉,转筋等症状。现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9月治疗的49例萨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9例萨病患者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岁;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八版内科学的诊断标准[3],并均由头颅CT证实,出血部位基底部41例,脑叶7例,小脑1例;蒙医诊断参照2007 年出版的《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4]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5]萨病的诊断标准。

发病诱因:由于气血运行不利,巴达干黏液增多、梗塞脉窍所致。如情绪激动、暴怒或过度兴奋、劳累过度、长期吸烟酗酒、久病体弱、风寒刺激过甚等均为本病的诱因。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手脚麻木、言语不清、口眼歪斜,重者半身不遂,失语、流泪、流涎。

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脂,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蒙药治疗,用于安神镇静、舒筋活血、祛风通窍。早服沏阿嘎日-35味3g、额尔敦-乌日勒15丸,午服沏通拉格-5味3g,晚服嘎古拉-4汤3g、嘎如迪-13丸11丸。具体药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情况增减。

3 疗效标准

采用以下标准判断疗效。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工作能力恢复,肌力V级。显效:自觉症状好转,偏瘫基本恢复,能独自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3级或提高至Ⅲ级。有效:偏瘫好转,肌力提高1级或达到Ⅱ级,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以3个月为1疗程,最长2.5疗程,最短1个疗程,平均1.8个疗程。痊愈39例,占79.7%;显效6例,占12,2%;有效3例,占6.1%;无效1例,占2.0%。总有效98%。

5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性,51岁,农民。平时有吸烟喝酒嗜好,因为某个事上受刺激,突然出现手脚运行不利,失语,意识消失,口眼歪斜,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市级医院抢救,治疗1个月余 ,病悄稳定,但仍有意识障碍、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手脚迟钝、不能自理。家属带其来我院欲用蒙药治疗。查看CT扫描记录示:于3CM9-10层面左顶区可见斑片状低密度灶,于3CM6层面右侧尾状核头部可见一斑片状较低密度灶。诊断:①左侧顶叶区及额叶区脑梗塞。②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脉象:左手脉细紧,右手脉沉紧,舌白滑,中部黄苔。根据如上情况给予蒙药通拉嘎-5味、额日敦-乌日勒、嘎如迪十三味丸,并佐以活血化瘀、行气药物配合。服用2个月后,能正常行走、抓握,语言流利,口眼舌如正常,无头痛、头晕,意识完全清晰,做CT'复查,病变部位已钙化,半年后巡诊,完全如正常人一样。

6 讨论

蒙医认为:人体内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平衡,人体方能保持阴阳平衡,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三者中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势必破坏了三者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血盛之人,发病急骤,病势危重,是由众多外因致体内琪素、协日亢盛、气血运行障碍,三根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至运行失调,骤然上冲于脑,继而损伤脑部的黑脉并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致病[6]。蒙药额尔敦-乌日勒、阿嘎日-35、通拉嘎-5味、嘎古拉-4汤、嘎如迪-13具有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杀黏、除黄水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存活优良率,治疗白脉病、黑脉病、半身不遂等远期疗效良好,值得各医院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巴达蒙医蒙药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特色蒙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简析
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