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泥鳅养殖经验总结

2018-01-18蒋明健周春龙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8期
关键词:养殖池泥鳅苗种

蒋明健 周春龙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等区县引进台湾泥鳅品种养殖,获得了大面积推广成功,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台湾泥鳅作为特色效益渔业主推养殖品种,特别适合“稻鳅双千”项目养殖,能有效促进渔业增收、农民增效、弥补市场泥鳅供应不足,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台湾泥鳅有其独特的养殖技术和方式方法。

一、台湾泥鳅的特点

台湾泥鳅与传统养殖的本地泥鳅相比,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耐高温、抗病力强、经济价值更高等优点。台湾泥鳅相比本地泥鳅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在我国南北地区都可以大面积养殖。从水花到成品鳅,养殖5个月即可上市,且平均个体重可达100g/条左右,最重的可达到250g/条以上,其个体重量是本地鳅的数倍。台湾泥鳅池塘专养一般亩产2000kg以上,最高亩产可达5000kg。台湾泥鳅营养价值高,含有40多种氨基酸,对提高人体的肠胃代谢功能和提高免疫力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对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延长青春期等健康保健方面也有明显功效,深受女士青睐。台湾泥鳅适宜多种方式烹调,肉质爽脆嫩滑,口感稍粉,没有本地泥鳅绵软和有嚼劲,比大鳞副泥鳅容易脱骨,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国内外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二、台湾泥鳅的养殖条件

泥鳅养殖应选择水源可靠、

水质清新且无污染、进水与排水方

便的池塘,土质应为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确保用电。养殖池多为长条形,单口面积3~4亩,池深0.8~1m,水深可保持在0.5~0.7m,并夯实池壁泥土。沿池塘四周用网片围住,网片下埋至硬土中,上端高出水面20cm,可有效防止泥鳅逃逸和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池内铺放厚约15cm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管设置在池塘底部,平时封住,进水口和排水口均用密网布包裹。台湾泥鳅对环境要求不高,适应性广,可以在池塘、稻田等水域进行专养或者套养,适宜中性偏酸水质,水温在15~38℃都能正常生长繁育。

三、台湾泥鳅的繁殖技术

台湾泥鳅经过2~3年达到性成熟,个体重量150~200g,雌雄个体差异较小,雌鳅有明显的侧线鳞,胸鳍较为圆钝,怀卵量6000~8000粒,因为雌鳅个体大,卵粒也较大,自然排卵困难,且排卵不整齐,所以催产激素使用量高于本地泥鳅,适宜采取催产后杀鳅取卵进行人工干法授精,雌雄比例为1∶3。孵化后饲喂煮熟的鸡蛋黄,开口料以轮虫等天然饵料为主,由于台湾泥鳅比本地泥鳅口唇较大,饵料更为广泛,孵化出苗后幼体较大,不易被其他敌害生物吞食,生长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驯化饲喂人工饵料,成活率相对较高。现阶段亲鳅价格较高,市价80~100元/kg,由于亲鳅一次性使用,增加了繁殖成本。

四、放养模式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鳅种放养前20~30天,清整鳅池,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再用生石灰清塘,池塘水深10cm时亩用生石灰70~80kg,兑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鳅种放养前10天,池塘加注新水20~30cm,亩施入干鸡粪30kg,均匀撒在池内,或用60~65kg的猪、牛、羊等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充分发酵。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cm左右,以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2.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进行鱼种消毒,浸洗时间为5~10分钟。4月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即可开始放养鳅种,规格为70~80尾/kg苗种的放养密度为1000~1500kg,规格为100~120尾/kg苗种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kg。同一养殖池中,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均匀整齐,并以放养大规格鳅种的养殖经济效益较好,且养殖周期较短,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捞或进行多茬养殖。鳅种的具体放养量要根据池塘和水质条件、饲养管理水平、计划出池规格等因素灵活掌握。

五、养殖技术

1.饲料投喂 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同时搭配投喂一些饵料生物(如鱼、虫等),且投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养殖初期,日投喂量掌握在鱼体总重的2%左右,以后至泥鳅生长适温范围内再逐步增加日投喂量,当水温达25~38℃时,泥鳅摄食与生长均十分旺盛,此时日投喂量应提高到鱼体总重的10%,以促进泥鳅快速生长。若水温高于38℃或低于12℃时,投喂量应减少甚至不投喂。每天投喂3次,若苗种未经驯化则以傍晚投喂为主,每次投喂量以次日凌晨不见残饵或略见残饵为度。

2.水质调控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与发育极为重要。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30cm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mg/L时,要及时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避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每次亩施用有机肥15kg左右。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亩施用1.5kg左右的尿素或2.5kg的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若水质过瘦,水体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

六、经济效益分析

一般饲养4个月左右时间即可收获,若市场行情好也可提前收获,随后放养下一茬泥鳅苗种。梁平区已发展规模成片的万亩泥鳅养殖基地和泥鳅繁殖场,2017年11月16日,梁平区渔业园的62亩的台湾专养试验池塘测产结果,当年7月2日平均亩放养规格为80尾/kg的泥鳅苗种1000kg,到11月16日收获商品泥鳅2130kg/亩。苗种均价50元/kg,加上饲料、人工、水电等费用,亩均成本74060元。平均售价40元/kg,实现销售收入85100元/亩,亩获纯利润11140元。渔业园另一稍加整治的面积为86亩的稻田养鳅试验田,6月15日平均亩放养规格为120尾/kg的泥鳅苗种40kg,当年12月15日收获商品泥鳅130kg/亩,苗种均价65元/kg,加上饲料、人工等费用,亩均成本3900元。平均售价40元/kg,实现销售收入5200元/亩,亩获纯利润1300元,同时收获稻谷450kg/亩以上。

七、养殖管理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主要是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一是检查堤坝,堵塞漏洞,保持水位,防止浮头和泛塘;二是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和疾病发生情况,清扫食场,捞除残饵;三是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养殖池内伤害泥鳅;四是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水质为活、爽的肥水;五是夏季可在鱼溜上方搭棚遮阳,冬季保持浅水或排水过冬。

6-10月,每隔2周用漂白粉消毒水体1次,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有条件时还可以泼洒一些光合细菌。天气闷热时,若泥鳅浮头现象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另外,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的水体流入养殖池,宁可不换水,也不要把受污染的水体引进养殖池内。

(通联:400020,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百业兴大厦13楼 电话:18623003258)

猜你喜欢

养殖池泥鳅苗种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泥鳅笼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