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铁涛川萆薢应用经验浅析

2018-01-18张觉予李敏冼建春王明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皮五脏肝炎

张觉予 李敏冼建春 王明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为一代岭南名医巨擘,十分重视对岭南草药的研究,并且对其临床运用颇具心得。“川萆薢”便是邓老治疗肝病时常用南药之一[1],主产于两广、四川等地[2],虽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在历史上却一直作为“萆薢”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兹浅析邓老对川萆薢的用法,以供大家学习。

1 对川萆薢性味功效的认识

目前认为川萆薢属利尿通淋药,味苦,性平,归肾、胃经。功可利湿泄浊,祛风除痹[3]。邓老认为,川萆薢以入胃经、肝经为主。膏淋、白浊、带下过多等疾病,多因脾胃受湿所困,清浊不分,糜浊下注所致,由于川萆薢可入胃祛湿,恢复脾胃运化,故而能去浊分清。又因肝主筋属风,川萆薢入肝经以祛湿理风,故能治疗因风湿所致的腰腿疼痛。

2 运用川萆薢治疗肝病经验举隅

邓老在临床十分喜用川萆薢,除了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与风湿痹痛外,还常用来治疗肝病,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时,更是将川萆薢作为一味主药运用。邓老在“五脏相关理论”[4]基础上提出肝脾相关理论,认为西医学的肝病,其实病位多在脾肝两脏,而且应以脾脏为主。因为中医学认为,不论是食欲减退、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或者齿龈出血、鼻衄等出血倾向,还是乏力、消瘦、腹水等全身症状,都与脾密不可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调节水液输布,统摄血液循脉道运行。若脾受外邪所困或脾虚不运,则会出现上述症状。

邓老在临床发现大部分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辨证都存在脾虚不运这一证候[5]。邓老认为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肝炎时,不应仅从预防传变的角度去健脾,更要从脾虚不运的病因着手,所以提出治疗慢性肝炎的总原则为“健脾补气、扶土抑木”,并自拟基础方“慢肝六味饮”(党参、茯苓、白术、黄皮树叶各15g,川萆薢10g,甘草5g)。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黄皮树叶疏肝行气,解毒避秽;川萆薢则是入肝胃两经以升清降浊,通过祛除困郁脾土的湿浊,以助脾脏恢复运化,实为全方画龙点睛之笔。且方中黄皮树叶以疏解为主,川萆薢以分利为要,一疏一利,共奏疏肝解毒、祛湿化浊之功效[6]。

邓老在治疗肝硬化疾病时,认为其核心病因病机为“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饮互结,故而提出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的治法,拟定出治疗肝硬化的基础方“软肝煎”(太子参、醋鳖甲各30g,白术、茯苓各15g,褚实子、菟丝子各12g,川萆薢10g,土鳖虫3g,丹参18g,甘草6g),临床运用时随证加减,但始终不离健脾这一宗旨,川萆薢仍为全方中祛湿化浊,调节脾气升降的主药;此方药性平和,用于治疗病情多变之肝硬化,甚为稳妥。李云安[7]在临床运用软肝煎加减治疗56例肝硬化患者,对于改善腹胀、乏力、水肿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3 结语

邓老在临床上运用川萆薢治疗肝胆疾病,不仅体现了邓老“五脏相关”的学术思想;也反映了邓老对药物的使用不拘泥于药典,善于从药材性味功效出发,汲取民间宝贵经验,善于使用南药与草药,使得用药组方别具匠心,以一两味药画龙点睛,化平淡中正为神奇,在临床应用中建效颇多。

[1]饶媛,邱仕君.基于聚类分析的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5-7.

[2]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二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178-179.

[3]江松平,祝智宇,金英杰.萆薢泄浊除痹免煎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3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0):733.

[4]邓铁涛.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8(2):4.

[5]刘小斌.邓铁涛教授对五脏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1):73-74.

[6]邱仕君.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8-119.

[7]李云安.邓铁涛软肝煎加减治疗肝硬化5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31.

猜你喜欢

黄皮五脏肝炎
广东:郁南县大力发展黄皮
《世界肝炎日》
黄皮果就是桂圆吗
世界肝炎日
失眠与五脏
我爱家乡的黄皮果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黄皮茎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