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模式亟待改变

2018-01-18徐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小镇考核

文|徐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看,大多数政府主导的小城镇和小镇发展模式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更多满足政府的主观愿望和考核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或市场规律。

近两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各类特色小镇论坛、会展、博览会遍地开花,各种开发培育模式也是林林总总,各类机构和政府跻身其中,试图挖掘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商机和政绩潜力。

热潮之中必有泥沙。在政府主导激励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潮,也存在着以下五大明显的问题。

运动化趋势。在政府评比纳入名单和各类激励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有些地区甚至有专门的特色小镇数量、投资规模、产值、人口等考核指标。

功利性太强。一些地方政府把特色小镇作为投资平台来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只要投资商承诺投资就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资源,缺乏必要的引导、规范和耐心。

小镇建设园区化。一些地区为了迎合特色小镇建设的指标考核要求,简单把产业园区带帽为特色小镇,内涵和外壳依然是产业园区,营造的发展环境也是园区发展生态,有的特色小镇甚至连一个居民都没有,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小镇概念的理解。

追求短平快效果。出于任期考核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不顾特色要求,过于追求短平快效果,盲目引进各类投资商特别是房地产商进行开发,使得房地产商得以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名头,获取建设用地从事其房地产投资和建设。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上去,但导致部分特色小镇演变为了房地产项目,由于小镇缺乏特色产业支撑,极容易演变为“空心镇”和“鬼镇”。

简单模仿、东施效颦。一些地区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别的地区特色小镇的成功样板,全国各地基金小镇、康养小镇等名目多样的特色小镇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一张规划图打遍天下,使得特色小镇也出现了城市建设面临的千篇一律、千镇一面等问题。

总而言之,在市场规律作用和空间资源短缺的条件下,人们对小城镇的崇尚和追求,是一种诗意理想或价值追求,但未必与骨感的现实相吻合。

建设发展一个真正的好城镇,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坚持建设发展运营模式的实事求是,立足长远、遵循规律、突出特色,特别是要强化城镇内涵建设,使特色小城镇是有内容的而不是空洞的,是为人的现实生活服务的而不是为规划师们的诗意理想服务的,是宜居宜业美丽和谐的而不是功能不全不可持续的,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追求效率的而不是政府主导盲目低效的,是各类要素聚集融合的社会复杂体而不是机械拼凑的冷漠物理构架 。

猜你喜欢

小城镇小镇考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内部考核
小镇(外一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