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实际应用评价
2018-01-18陈镇贵
陈镇贵
随着腹腔镜技术、D3根治术等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应用于结肠癌治疗。以往有研究将该技术用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手术治疗[1], 右半结肠应用较少, 主要与其操作范围较广、解剖层次够不稳定、手术风险较大有关。本文对右半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中间入路D3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 术前评估重要器官功能能耐受手术, 为盲部、升结肠、肝区结肠等单发肿瘤, 未出现肺、肝脏等远处转移。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86±8.94)岁;回盲部癌16例, 升结肠癌20例, 结肠肝曲癌8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7例;平均年龄(48.71±8.83)岁;回盲部癌14例, 升结肠癌21例,结肠肝曲癌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取仰卧位, 建立气腹。于耻骨与脐联合中点作主操作孔, 麦氏点作副操作孔, 脐下缘作
观察孔, 左侧锁骨与反麦氏点中线作两个助手操作孔。常规探查结肠情况, 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确定手术范围。裸化结扎结肠系膜根部, 切断回结肠血管, 游离结肠系膜,逐渐暴露胰头、胰腺钩突以及十二指肠降部。显露右结肠动静脉, 进行结扎, 切断。明确结肠血管右侧分支根部位置,进行结扎、切断操作。对右半结肠的装置进行游离、切断。游离结肠肝曲、回盲部、升结肠等近端。取剑突与脐连接中点, 作约4 cm切口, 置入保护套。切除右半结肠, 缝合升结肠、横结肠。重新建立气腹并进行清洗。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 留置引流管, 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对照组 44 167.47±21.47 163.57±37.85 3.44±0.58 5.18±0.46 12.42±1.60观察组 44 144.34±20.11a 103.58±30.08a 2.34±0.48a 3.02±0.33a 6.39±1.54a t 5.216 8.231 9.692 25.308 18.011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 吻合口瘘1例, 肠梗阻1例 , 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 切口感染5例, 吻合口瘘6例, 肠梗阻4例 , 并发症发生率43.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主要发病人群为45岁左右的中年人[2], 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3], 结肠癌患者约占恶性肿瘤患者总数的10%以上。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就诊时常处于中晚期, 病死率较高[4]。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等, 但该类治疗方案均存在明显的缺陷, 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方案,本文将其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 切口感染1例, 吻合口瘘1例, 肠梗阻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 切口感染5例, 吻合口瘘6例, 肠梗阻4例 ,并发症发生率43.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安全性更高。
通过利用腹腔镜技术, 术野更大, 有利于肿瘤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准确识别, 在解剖层面上更加清晰, 助手能够直观观察手术步骤,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5]。且腹腔镜的应用, 对腹腔内环境影响较小, 手术切口更小, 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 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住院时间更短[6,7]。同时, 采取中间入路法, 避免了外侧入路的分离范围广、淋巴清扫复杂、血管变异大、技术难度高等问题[8]。以回结肠血管作为解剖的起始点, 建立外科平面, 将结肠血管从根部离断, 并将结肠系膜完整切除, 符合肿瘤根治学原则, 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9,10]。
综上所述, 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 并发症较少, 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