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茎葡萄蕨藻室内水泥池与自然海区养殖对比试验

2018-01-18叶启旺

水产养殖 2018年3期
关键词:藻种水泥池藻体

叶启旺

(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霞浦 355100)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lentillipera),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是分布于中国南海、中国台湾、东南亚、日本冲绳、大洋洲等热带、亚热带海域的一种暖温性大型经济绿藻。因其直立茎球状体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又称为“海葡萄”。其富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糖体,且低热量、无胆固醇,营养丰富,有“绿色鱼子酱”美名,是一种高档经济作物。长茎葡萄蕨藻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症及抗菌保健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功效,其提取物还可用于美容,被誉为超级美容“魔法师”。

长茎葡萄蕨藻在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地区的养殖已经非常普遍,而我国对其人工引种和养殖起步较晚。福建省于2006年首次进行了引种,2011年开展了试验。目前,我国仅海南、山东、福建个别地区有过少量成功养殖的案例,一般限于室内水泥池和室外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自然海区养殖迄今未见报导。因此,2017年7月19日,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从越南引进长茎葡萄蕨藻藻种,进行室内水泥池与自然海区养殖对比试验,经过44d的养殖,随机测量称重,室内水泥池与自然海区养殖新长出的直立茎高平均分别为9.3cm与6.8cm,新增藻体重量为原先的1.4倍与4.0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设施

1.1.1 水泥池与自然海区 水泥池选择霞浦县长春镇秋竹岗海区的一嘉紫菜育苗室,池子规格为13.5m×2.35m×0.6m;自然海区选择霞浦县靠近东冲口的七星海区。

1.1.2 附着基 水泥池养殖选用透孔网格塑料盘铺设在网孔尺寸1.5cm单层聚乙烯网上,塑料盘上层直接用网孔尺寸1.5cm聚乙烯网覆盖作为附着基,框架规格为68cm×82cm,中间高度为5cm;自然海区养殖选用直径为50cm的圆形聚乙烯网笼,笼子网孔尺寸1.5cm,底层之上再缝一层网孔尺寸1.2cm的聚乙烯网片,网片之上用4cm高度的十字木片或塑料管撑紧,上层直接用网孔尺寸1.5cm的聚乙烯网覆盖作为附着基。聚乙烯网要用双层网丝编织。

1.1.3 其他仪器设备 尺子、电子秤、盐度计、水温计、pH计、光照度计等。水泥池还配备增氧泵、喷洒机、农用复合肥等。

1.2 水泥池消毒清洗

水泥池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消毒,清洗干净后先放水30cm左右备用。水泥池所用海水从海区沙井中抽取,经过暗沉淀,再经滤罐过滤。

1.3 藻种的运输、挑选与投放

1.3.1 藻种运输 藻种从越南购进,运输容器采用泡沫箱,每箱二层,上下层用硬纸片分隔,每层4包,每包2kg,外层用纸巾湿润包裹。

1.3.1 藻种挑选 藻种直立茎高平均10.0cm,将运输回的藻种及时装在滤篮或框中放入准备好的水泥池中,清洗、剔除白化、腐烂及损伤的藻体。

1.3.2 藻种投放 水泥池养殖将挑选好的藻种均匀铺设在组装好的塑料盘框架中,投放密度在1300g/m2~2300g/m2之间。投放时尽量避免藻种集中,然后将上下层聚乙烯网拉紧并用网线缝起来,使藻种在框架中不易晃动;自然海区养殖将挑选好的藻种置于滤篮在养殖池中暂养3d后,装在盛有海水的容器中运到海区,均匀铺设在圆形聚乙烯网笼中,投放密度为2550g/m2,然后将上下层聚乙烯网拉紧并用网线缝起来,要求比室内的更紧密。

水泥池将框架用木桩或其他固定桩固定,加水至 40~50cm,养殖框架离水底 20~30cm,离水面 10~20cm,框架排列好后,再每m2铺设1个气石,不间断充气,;自然海区直接把网笼吊挂在龙须菜(江蓠)养殖筏架上或渔排网箱内均可。

1.4 日常管理

1.4.1 冲洗和换水 在藻种投放第3d后进行,先排干池水,用喷洒机冲洗和抖动框架,使烂掉的藻体脱落出来,再放水,放水时冲涮一下池底和池壁,洗干净排干池水后,放新水。日常管理中若发现有底栖硅藻或杂藻附着,相应冲洗时间要长些。冲洗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藻体损伤。前期一般5d冲洗换水一次,后期生长旺盛时3d冲洗换水一次。

自然海区每5d轻轻抖动网笼,使烂掉的藻体及泥垢脱落。

1.4.2 光照调节 每d用光照度计测定光照强度,光照控制在3000~5000lux范围,避免阳光直射,可通过黑色遮阳布和白色遮阳布进行调节。

自然海区吊挂深度以肉眼略见到长茎葡萄蕨藻为宜。

1.4.3 施肥 肥料为氮磷固体复合肥,刚投放藻种前3d不施肥,第一次施肥量为5mg/L,后期可根据生长情况增加,施肥结合放水后进行。施肥应稀释均匀泼洒,时间应在上午9:00前或者下午5:00后。

自然海区不施肥。

1.4.4 生长观察与测量每d查看藻体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随机抽取15根藻体进行体长、体重测量。每d进行水温和盐度测量。

2 结果

2.1 水温、盐度变化

养殖期间水泥池水温变化为23.5~30.6℃,盐度为 28~33。

自然海区水温变化为27~30℃,盐度为30~33。

2.2 藻体生长情况

藻种投放2d后,就可见匍匐茎、直立茎和球状小枝出现,5d后假根也出现,附着在聚乙烯网片上。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时,匍匐茎横向延伸,直立茎向上,假根附着在聚乙烯网片上。生长过程中,球状小枝、假根、匍匐茎、直立茎不断增加,球状小枝上葡萄珠也不断增加,经过44d养殖测量:水泥池新长出的直立茎高平均为9.3cm,藻体纤细修长,且珠体亮丽有光泽,无硅藻等杂质附着;自然海区新长出的直立茎高平均为6.5cm,藻体粗壮胖短,珠体有泥垢附着,暗褐无光泽。

2.3 产量

水泥池共投放24框计21kg精心挑选的藻种,经44d养殖,共采收新增藻体28.8kg,新增藻体重量为原先的1.37倍;海区投放1框计0.5kg精心挑选的藻种,经44d(含室内3d暂养)养殖,已扩大到3框,新增藻体2.0kg,新增藻体重量为原先的4.0倍。

3 小结与讨论

3.1 适宜的生长条件

3.1.1 水温要求 试验养殖过程中,水泥池水温变化为23.5~30.6℃;自然海区水温变化为 27.0~30.0℃。通过观察,水温在24~28℃期间藻体长势较快,而温度超过30℃时,开始发现藻体发白腐烂增多,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随时测量水温,发现水温过高应采取通风、换水、降温等措施,创造适宜生长条件。

3.1.2 光照要求 控制光照强度在3000~5000lux范围内,光照太弱,藻体生长缓慢,藻体出现白化,光照太强,适宜底栖硅藻繁殖并容易附着在长茎葡萄蕨藻藻体上,从而影响藻体生长。

3.1.3 其他水质条件要求 盐度要稳定,适宜盐度为28~33,前期试验中,发现盐度降至24时,藻体变软萎靡,降到20时,藻体出现白化死亡;水处理要干净,一嘉紫菜育苗室的海水来自外海,从沙井中抽取,经过暗沉淀,再经过滤罐或沙虑池处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底栖硅藻的污染,有时即使底栖硅藻污染也容易冲洗。

3.2 投放密度

水泥池投放密度为1300g/m2比投放密度为2250g/m2的新增藻体增重倍数更多,密度大的框片容易出现烂珠现象。因此养殖过程中,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g/m2,过稀浪费空间资源,且长茎葡萄蕨藻不容易附着,影响生长;投放过密,容易出现藻体腐烂死亡,也影响藻体长速最终影响产量。

自然海区投放密度可比养殖池密些为2500g/m2,这与海区水交换量大,营养丰富有关。

3.3 敌害防治

养殖生长期间,主要是底栖硅藻等杂藻的附着影响,这不仅影响藻体的外观降低了品质,还会影响藻体的生长,严重时造成藻体白化腐烂死亡。如有发现硅藻附着时,可通过喷洗藻体、清洗水泥池池底池壁,以及降低光照强度来改善。

自然海区底栖硅藻影响不大,主要是泥垢附着,此外多雨比重略低时,浒苔是主要危害。

3.4 自然海区养殖探讨

长茎葡萄蕨藻自然海区养殖应选择内湾靠近外海或外海养殖,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风浪不宜太大。自然海区养殖操作简便,成本少,且生长更快。但藻体粗壮胖短,有泥垢附着,暗褐无光泽,品相不佳。自然海区养殖的直立茎珠体口感咸涩,在适宜生长盐度下,盐度越低口感越好。因此自然海区养殖的藻体上市前应在室内水泥池净化培养半个月以上,才能在外观和口感上提升档次。

3.5 有性繁殖出现

养殖中期,有一段时期因施肥偏少发现少量长茎葡萄蕨藻出现有性繁殖现象;自然海区没有发现。这是否由于条件不适藻体的一种保护措施,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藻种水泥池藻体
鼠尾藻活性氧清除系统对UV-B辐射增强的性别差异响应特征❋
鳗鲡水泥池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总结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
浅谈水泥池莲菜的栽培技术
混合藻体溶液中藻体浓度检测方法优化的研究
小球藻对不同沼液添加量培养液的适应性及净化效果
日本沼虾水泥池育苗试验
不同生长速率下水华束丝藻储磷能力研究
底泥和藻体对太湖湖泛的诱发及水体致黑物的供应潜力*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