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74号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8

种子 2018年6期
关键词:蕾期吐絮棉田

,  , , 

(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石河子研究中心,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陆早74号(原代号,新石H 8)属早熟陆地棉,是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新陆早33选系为母本,丰产抗病材料芽黄217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通过定向选择,病圃抗性筛选,纤维品质测定,南繁加代,本所及区域试验,选育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杂交棉新品系。表现早熟性好、丰产、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纤维品质优良、吐絮集中畅快。2012—2014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新审棉2016年24号)。

1 品种特性

生育期120 d,Ⅰ~Ⅱ式果枝,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单铃重5.5 g,子指10.1 g,衣分41.3%,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5 mm,比强度31.3 cN/tex,马克隆值4.25,整齐度指数85.3%。生长特点:个体长势强,苗期生长发育快,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中后期生长稳健。耐旱、抗逆性强。

1.1 长 势

新陆早74号芽势强,出苗整齐。全生育期营养生长强劲,生长健壮,植株高大。通过缩节胺化学调控,苗期株高控制在24~28 cm;蕾期株高控制在50~55 cm;花铃期株高控制在70~75 cm;主茎日生长量苗期为0.3~0.5 cm,蕾期1.0~1.2 cm,花铃期0.7~1.2 cm,苗期红茎比50%~60%表示生长稳健,蕾期红茎比达到60%~70%时进头水,花铃期红茎比达到55%~60%时进行滴水。

1.2 打 顶

打顶在每年的7月1日前后,1叶1心打顶,打顶后进行2次化调,株高控制在75 cm以下,理想果枝始节为5~6节,始节高度28 cm左右[1]。

1.3 种子质量

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新陆早74号的大田用种,良种田在棉花花铃期进行2次去杂工作,大田不能出现杂株,加工成品种子纯度达到97%以上,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90%以上,破碎率3%以下[2,5]。

2 栽培技术要点

为贯彻“早、密、矮、膜、匀”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应注重几个重要环节,采用铺膜使得适期早播,播种后1~3 d根据天气情况采用干播湿出的方式进行滴水,达到一播全苗;根据不同地块肥力情况选择合适播种密度,采用13~16穴的播种器;生育期进行合理的化学调控,水肥滴施,构建理想的棉花群里冠层结构,群体光合速率达到理想化水平;在8月底9月初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棉花机采前脱叶工作[2]。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现制定新陆早74号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 种

2.1.1适时播种

当膜下5 cm地温稳定通过12 ℃时,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时适宜播种,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8—20日[1]。

2.1.2播量及播深

采用13~16穴的播种器1穴1粒播种。播种深度1.3~1.5 cm,覆土1~1.5 cm[1]。

2.1.3质量要求

采用DPS导航播种机进行播种,空穴率、错位率不超过2%[3]。

2.2 田间管理

2.2.1补种

由于天气或机器原因造成的断垄地段插上标记,及时进行补种。

2.2.2滴水

播后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滴水20 m3/667 m2,4月25日前结束滴水工作。

2.2.3破板结

播种后2~5 d下雨,雨后及时破除板结。

2.2.4中耕

苗期中耕1次,深度12~14 cm,宽度不低于22 cm,中耕过程机子不拉沟、不拉膜,中耕土壤不埋苗,平整、松碎,做到“宽、深、松、碎、平、严”[3,5-6]。

2.2.5化调

化调必须综合考虑新陆早74号的品种特征特性,考虑不同区域地力、棉花长势长相等因素,合理确定化调时间及用量[3]。

苗期化调:化调2~3次,棉苗出齐现行后进行(4月底),用缩节胺(DPC)60~75 g/hm2。1叶1心进行第2次化调(5月初),DPC用量45~60 g/hm2。其目的一是控制果枝始节高度,二是促进根系发育。

蕾期化调:6叶1心进行3次化调(6月初),DPC用量45~60 g/hm2,目的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和能力。根据棉花长势选择性进行1次化调,以控制棉株节间长度和促进花芽分化。

花期化调:根据头水时间和二水时间,每次滴水3 d前进行化调,DPC用量45~60 g/hm2。

打顶后化调:在打顶后8~10 d进行(7月初),待顶部倒一、果枝第二果节伸长1~2 cm时进行化调,用DPC 90~120 g/hm2,兑水450~600 m3/hm2[3]。对于长势偏旺的棉田,第1次化控后10 d进行第2次化调,DPC用量为90~120 g/hm2,兑水750~900 m3/hm2。为了控制棉花个体无效花蕾和赘芽的生长,打顶后忌用大剂量DPC进行化控[3,5-6]。

2.2.6水肥运筹

根据不同地力,积温因素,确定田间施肥量,全生育期使用标肥为2 850~3 000 kg/hm2。全层施肥:尿素150 kg/hm2,三料180 kg/hm2。生育期追肥:尿素630~645 kg/hm2;滴灌肥225 kg/hm2[4]。生长期滴水8~10次,总滴水量为3 450~4 200 m3/hm2。

4月份:出苗水300~375 m3/hm2。

6月份:滴水2~3次,正常年份第1次滴水在6月中旬(6月10日后)开始,滴水量450 m3/hm2;第2次、第3次滴水量为300~375 m3/hm2。从6月10日开始计算, 6月份共滴施滴灌肥45 kg/hm2、尿素105 kg/hm2。

7月份:滴水3~4次,每次滴水量为375~450 m3/hm2。从7月1日开始计算,7月份共滴施滴灌肥180 kg/hm2、尿素450 kg/hm2。

8月份:滴水2~3次,每次滴水量为300 m3/hm2,共滴施尿素75~90 kg/hm2。滴水量和供肥量呈每次递减趋势,前多后少。8月25日前停水、停肥[4,6]。

2.2.7打顶

打顶时间在每年的7月1日前后,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打顶后单株平均保留果枝台数8~9台,植株高度控制在70~75 cm[2]。

2.2.8病虫害防治

加强秋耕冬灌基础工作,减少病虫越冬量,初春做好病虫调查监测,全生育期病虫防治要早,采用生物化学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天敌,选择合理药物进行防治。棉铃虫防治原则:药打卵高峰,治在二龄前,防治要早,降低棉铃虫基数,采用性诱剂、杨柳枝、黄板等进行棉铃虫生物防治,棉铃虫爆发年代,要进行人工天亮前捉虫,保证棉花产量;棉叶螨防治:苗期田间渠道、林带、地头早防治;棉田做到早调查,早知,点片防治,采取“查、抹、摘、拔、除、打”综合措施;达到防治指标后再选择用药防治。棉蚜防治:棉花种植区域市区开展冬季室内花卉灭蚜;棉田要早调查,做好中心株、中心区域防治工作;保护利用好天敌,根据田间蚜虫情况选择用药[1-2]。

2.3 采 收

2.3.1后期管理

一是要做好贪青棉田促早熟工作,控制好停水时间、脱叶剂喷施时间;二是做好采收前各项准备工作,除净田间杂草、地膜、滴灌带等;三是严格采摘质量,采净率在90%以上,收回得籽棉含水率不超过10%;四是适期采摘,采收后籽棉含水不达标的棉花进行晾晒后及时交于扎花厂[1]。

2.3.2棉花脱叶

脱叶剂选择:现有机采棉田生产上选择54%脱吐隆或瑞脱龙可湿性粉剂(80%噻苯隆),配比根据棉田吐絮及天气情况,添加合适的助剂及乙烯利。

脱叶时间:坚持“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的原则,棉田吐絮率30%以上开始(每年的8月到底9月初),9月15日前结束,喷后要求连续3~5 d晴好天气,根据脱叶情况进行喷施1~2次。机械采收标准为,脱叶率90%、吐絮率95%以上[2,5-6]。

猜你喜欢

蕾期吐絮棉田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原因分析
苦豆子条带对棉田捕食性天敌发生的影响
杨新顺
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