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特色药材苦参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2018-01-18

种子 2018年6期
关键词:苦参种苗中药材

, ,  , ,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 2.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 贵阳 550025;3.佰草园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 惠水 550600;4.贵州七星关区人民政府扶贫办, 贵州 毕节 551700)

苦参为豆科槐属多年生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苦参入药有2 000多年的历史,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现为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等功效,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等。近年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在肿瘤和肝炎治疗方面凸显的疗效,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1 苦参概述

贵州省是苦参野生资源重要的分布地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以贵州北部、中部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为毕节、遵义、贵阳等地。目前,贵州省有贵州远程制药、贵州同济堂等15个制药企业拥有17个以上以苦参为主要原料的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润燥止痒胶囊”、“芪胶升白胶囊”、“抗妇炎胶囊”是贵州省制药企业的独家品种和中药保护品种,年销售额为1.5亿~2.5亿元。

长久以来,苦参应市主要靠野生资源。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仅靠野生资源的传统中药局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及市场需求。伴随着野生苦参资源的枯竭,而苦参用量不断增加,苦参人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省苦参种植面积近1 340 hm2,苦参已成为仅次于太子参的第二大中药材品种。

优良的种子种苗的供给是中药材生产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是发展优质高效药材生产的科学前提。《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2)第三章第七条提出了栽培学和经济学上的药用植物品种化的概念。第十条要求: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从药材的源头抓起,选育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发展优质高效药材生产,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由此可见,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非常关键,对中药材生产意义重大。目前苦参优良品种选育进展缓慢,无良种繁育基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无检验规程、种子采收标准和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在苦参生产上所用的种子多数处于半原始的自然采集状态,大多是沿袭多年的农家品种或刚被引种驯化的野生、半野生类型,种子只是药材生产的副产品,变异分化严重,质量低劣。苦参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建立苦参良种繁育体系已经非常迫切。

2 思路和对策

2.1 建立种质资源圃

种质资源是指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优良的种质资源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对提高和稳定中药材的质量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是实施中药材GAP的首要条件。我国苦参资源非常丰富,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分布着各种野生型和栽培型的苦参品种和类型。因此,建立种质资源圃,不仅应在贵州省苦参资源丰富的毕节、遵义、安顺等地区收集,还应该在省外的主产区,如陕西宝鸡、河南卢氏、河北承德、山西武乡(2009年通过苦参GAP基础认证)、甘肃张掖等地大力收集,通过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评价工作,为筛选优良的苦参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2.2 选育苦参优良品种

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在人参、天麻、桔梗、地黄等多个大宗品种中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苦参属豆科槐属闭花授粉植物,目前的选育方法主要是系统育种法和引种驯化。系统育种法是通过利用植株群体中出现的优良变异,选择符合目标性状的优良单株或群体,经连续的选择和培育、比较和鉴定,选育出植物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自花授粉植物。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苦参的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目前已经从近20个不同产地种源中筛选出来自大方的优良品系1个,该品系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抗寒性强、倒苗迟等特点,目前正准备进入省级品种登记。引种驯化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品种选育方法,是通过野生种变家种或从外地引入本地适应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变为本地植物的一种方法。目前绝大多数中药材品种的选育都采用引种驯化法。课题组从山西振东引入优良苦参种源1个,并在毕节七星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在贵州省高海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引入中低海拔区需要进一步开展引种试验。

2.3 建立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生产繁育及市场流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几大农作物杂交种子覆盖率达90%以上,对于这些主要农作物建立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995)、《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 4401.1—2008),保证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监管有法可依,促进了种子市场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而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管理的起步较晚,无严格的制种技术、无种子检验规程和种子质量标准,基础较差,更多的是借鉴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管理经验。对于苦参,由于其广泛的临床用途和适应性,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对苦参种子检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李安平等[2]对来自山西长治和陕西洛南的共计24份人工栽培苦参的种子展开了6项主要检验指标的研究,为苦参种子检验规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吴尚英等[3]利用山西长治沁县的一个当地栽培品种,对其不同成熟度的苦参种子的5个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为苦参采种和留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程红玉[4]、杨忠义[5],黄宗才[6]等也对苦参种子检验技术开展了一定的相关研究。贵州省是苦参的重要分布区,苦参资源分布广泛,应在广泛收集苦参种源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种源范围,认真验证总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

2.4 建立苦参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良种繁育是前承育种后接推广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育种和生产的桥梁和纽带。由于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程度不高,贵州省目前开展良种繁育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太子参、天麻、半夏、金钗石斛、淫羊藿、艾纳香等道地药材,大多数根和根茎类的中药材的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对于大宗根类药材苦参,应参照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主要采用有性繁殖,建立“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的三级繁育方法,确保一次提纯,多次使用,延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使用寿命。

2.5 建设苦参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为了保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扶贫办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苦参被《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品种,到2020年全省苦参规划种植面积3 300 hm2以上。苦参种植生产基地主要规划布局在大方、七星关和惠水,并分别在大方、七星关和惠水建设1个种子种苗基地。建设苦参种子繁育基地可以借鉴粮食和蔬菜等作物的良种繁育模式,可以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制种方式,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种子田,制定苦参制种技术标准化规程(SOP),逐步扩大种繁基地的规模与质量。

3 结 语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科技厅的科学决策下,贵州省中药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省份之一。省内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扶持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良种先行”,为了保证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进一步推动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未来中药产业的发展,是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对药用植物,要占领植物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首先要在种子种苗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领先地位。苦参作为传统常用大宗药材之一,随着以苦参为原料的中成药、中药制剂、日化、生物农药和兽药等系列产品不断问世,苦参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必将推动苦参良种繁育体系的不断健全,未来贵州省的苦参良种繁育基地也必将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品牌的重要繁育基地。

猜你喜欢

苦参种苗中药材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