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兔引种后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

2018-01-18潘海强邓博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种兔氏杆菌消毒

潘海强 邓博文

(1,广西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 546706;2,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545003)

广西某县部分养兔场业主和养兔户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投诉,反映2015年11月底至2016年1月期间在某公司种兔场购进的种兔出现死亡情况,经调查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兔巴氏杆菌病、兔波氏杆菌病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所致。现对其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 基本情况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某县部分养兔场和农户在某兔业公司种兔场购进种兔,一周左右陆续发生死亡。据该县兔业办调查统计,至2016年1月底,5个乡镇的养兔场和农户先后购进种兔6069只,死亡2469只,死亡率40.69%。由于当时正处在兔业生产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阶段,此事引起主管部门重视,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要求对该县2008~2016年期间养兔场和农户引进的6万多只种兔在引种后出现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找出应对措施。因笔者曾经协助该兔业公司组建和管理工作,从而主要参与了本次调查工作。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病兔临床症状

表现为眼流泪及眼有分泌物,鼻腔流出有黏状分泌物,病兔用前爪抓挠鼻子,甩头喷鼻声 (打喷嚏),严重时呼吸困难,鼻周围有脱毛,体温稍高,食欲减退、腹泻,口及口周围上唇皮肤红肿,关节肿胀。病兔死亡时间最快发病后第3天,大多数1~2周后死亡。

2.2 病兔剖检病变

表现为肺充血、出血,胸膜肺炎、胸腔积液,肺脓肿,胸膜和肺有乳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肝肿大并有灰白坏死点;脾淤血、出血;鼻腔和气管充血、出血,有黏稠分泌物;淋巴结充血、肿大。

3 实验室检查

(1)采集5个乡镇10个兔场50份病兔心血进行巴氏杆菌检测,实验结果全部为阳性,诊断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2)采集5个乡镇10个兔场50份兔鼻脓性分泌物,进行兔波氏杆菌检测,实验结果全部为阳性,诊断为兔波氏杆菌病。

(3)采集10个兔场病死兔的肝、脾等组织共50份,分别进行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实验室检测,结果巴氏杆菌检测阳性率93%,波氏杆菌检测阳性率为81%。

4 诊断与分析

4.1 诊断

根据本次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是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兔波氏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4.2 发病原因分析

(1)引种把关不严,引进的种兔有传染性鼻炎或隐性感染兔带入场,感染兔群,引起种兔发病。

(2)运输处置不当,来自各养殖场的种兔运输时混装混运造成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长途运输应激因素作用,使种兔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巴氏杆菌病在种兔中暴发和传播。

(3)隔离不按要求,引进种兔后未经检疫、隔离饲养和观察,种兔带病、带菌入场;有的直接发售给养殖户饲养,而养殖户购回种兔后也没有采取隔离措施,致使种兔发病。

(4)忽视消毒,有的兔场不重视消毒工作,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

(5)兽药和疫苗使用不规范,多数兔场平时不重视预防,治疗病兔时急功近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随意加大免疫剂量及滥用末经批准的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

(6)饲养中突然更换饲料,饲喂过多的含水量大的青绿多汁饲料,引起胃肠炎、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发生,从而继发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混合感染。

(7)饲养环境日趋恶化,污染严重。现有兔场多采用铁丝笼,重叠式或阶梯式兔笼,饲养数量多,密度高,兔粪尿排放量随之增大,又不及时清理,兔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增高,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兔处于恶劣生长环境中诱发呼吸道疾病、眼病,尤其可引起巴氏杆菌病蔓延。

(8) “流水式”连续生产模式不利于疫病控制,目前养兔场从进种兔-配种-怀孕-分娩-生长育成的连续生产模式,无法进行空栏 (笼)彻底消毒,引进种兔与各种类型的兔混养在一起,一旦发生疾病难以根除。

5 综合措施

5.1 引种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5.1.1 引种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1)了解种兔场情况,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建场时间较长的正规种兔场,且取得种兔生产经营许可证。

(2)必须是没有疫病流行的地方,并经过详细了解或实地考察,有条件的作血清学检测。

(3)杜绝引进带病种兔,引进种兔时应特别注意原场不应有兔传染性鼻炎、兔真菌性脱毛癣、兔疥螨病、沙门氏菌病等难以控制的疾病;否则会给以后防病治病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选择品种,即引种前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饲养品种或类型。

(5)运输车辆和饲养栏舍的准备:一是运输种兔前车辆、笼具等需严格消毒;二选择具备隔离条件或距离生产区较远,且处在生产区下风方向的饲养栏舍作为引进种兔隔离饲养地;三是清扫、清洗和消毒栏舍、笼具。

(6)引种试验,最好引进少量种兔进行引种试验,如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技术,并表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在取得一定经验之后,方能大量引种饲养。

5.1.2 注意事项

(1)引种季节:长途引种以气温适宜的春、秋两季 (气温15~25℃)最好,可减少途中死亡。

(2)引种年龄:母兔以4~5月龄的青年兔为最好,公兔要比母兔大2~3个月最佳。

(3)引种数量:必须与技术条件相适应,开始时宜少不宜多。农村一般养殖户以2~5组 (10~20只)为宜,专业养殖户以10~15组 (30~50只)为宜,大型养殖户以50~100组(200~400只)为宜。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群发展。

(4)兔群公母比例:本交的 1∶8~10,人工授精 1:50~100。

(5)种兔运输:种兔在运输前一定要让其吃饱喝好,不能空腹运输。运输种兔采用铁丝笼最好,如用竹笼、纸箱必须通风良好,不能拥挤。一笼装一兔,公、母应分笼装运。每个笼箱应贴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等标签。一般以夜间行车为好,24h内到达目的地的,途中不须饲喂,若路程较远,运输时间较长的,途中可适当饲喂1~2次含水量低和适口性好的青粗饲料,精料可少喂或不喂。

5.2 引种后的措施

5.2.1 加强检疫,严格把关

必须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引进种兔应严格检疫兔瘟、黏液瘤病、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密螺旋体病、野兔热、球虫病、疥螨病等。

5.2.2 隔离饲养

在离生产区较远的地方隔离饲养30~40d,经观察无病,确认健康方可引入生产区混群饲养。隔离期间有病兔的应隔离治疗,病死兔应作无害化处理。

5.2.3 饲料过渡

饲料过渡一定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可采用第1天饲喂原场饲料量占2/3,经2~3d后,再更换成原场料1/3,经7~10d后完全更换成本场饲料,切忌突然全部改变。

5.2.4 环境卫生

适当降低种兔群饲养密度,保持兔舍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兔舍合适温度,夏天防暑,冬天防寒保温,使用颗粒料喂兔时,应及时清理兔粪尿液等污物,在兔舍粪沟内撒一些过磷酸钙,降低氨浓度,均有相对降低发病率的效果。

5.2.5 多地生产

多地生产更方便疫病控制,如果采用三地生产方式,则种兔—配种-怀孕-分娩-哺乳在第一地,保育在第二地,生长及育成在第三地;如果采用二地生产方式,则生产种兔—配种-怀孕-分娩-哺乳和保育在一地,生长和育成在另一地。各地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50~1000m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可避免疾病通过各种媒介的接触和传播外,各地间空间上的距离也能有效阻止疫情通过车辆、人员和工具设备进行交叉传播,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发现疫情时方便及时切断传播途径。

5.2.6 日常消毒

定期对兔舍、器具及兔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每周带兔消毒1~2次,可选择使用复合有机碘或复合醛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减少兔群应激。免疫接种前后3d应停止消毒,避免因消毒药引起免疫失败。

5.2.7 免疫接种

按常规剂量使用,依次免疫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波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疫苗,各种疫苗注射时间隔3~5d。

5.2.8 药物预防与治疗

家兔是一种弱小、娇气,对病原微生物侵袭与抗御恶劣环境能力低的动物,一旦发病,即使治愈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应在防治上必须实行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因此,种兔引进后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投药,控制呼吸道、消化道、疥螨病等疾病,种兔发生疾病时要早治疗。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可通过饮水、拌药混饲给药进行群体预防和治疗,也可以经注射方法个体给药。

(1)饮水加药:每升水中可添加10%水溶性氟苯尼考粉∶0.25g+10%强力强力霉素0.5g+70%黄芪多糖1g,或10%恩诺沙星1g+10%强力霉素0.5g+70%黄芪多糖1g,连饮2~3d。

(2)拌料加药:每千克饲料可添加10%水溶性氟苯尼考粉0.5g+10%强力霉素1g+70%黄芪多糖1g,或10%恩诺沙星2g+10%强力霉素1g+70%黄芪多糖1g,连喂3~5d。

(3)病情严重兔只的治疗可选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黄芪多糖肌注,或恩诺沙星+卡那霉素肌注,每日2次,连用3d(剂量按说明书计算)。鼻炎可用青、链霉素滴鼻,每日2 次, 连用 5~7d。

(4)发现兔疥螨病时,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兔0.2mg/kg体重皮下注射,7d后再注射1次。或混饲伊维菌素粉剂,每兔0.3mg/kg体重拌料饲喂,连喂7~14d。

6 体会

6.1 谨慎引种

确实需要引进种兔时应注意防范引种带入疫病的风险:一是到正规种兔场引种,避免多场频繁引种。二是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严格把关,按照兽医卫生要求进行检疫;隔离饲养30d,隔离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6.2 认真做好种兔到达目的地后的管理工作

(1)引入种兔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卸车,迅速把笼子放在地下分散摆开。天气热时在阴凉通风处,天冷时放在室内,让种兔休息一会,恢复体况,此期间可先喂些干净鲜嫩多汁的青草或胡萝卜等块茎饲料。待0.5~1h后,便可将种兔捉入准备好的隔离笼内,在隔离区 (舍)单笼饲养,同时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饮水中按每升水添加速溶电解多维5g和葡萄糖粉5g,供种兔饮水,1h后喂料。要防止刚引入的种兔到达目的地后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胃肠道疾病。二是种兔经长途运输后容易患感冒、腹泻和暴发巴氏杆菌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三是要随时观察引入种兔的健康状况,发现有病兔应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和治疗,并做好兔场的防鼠、防兽等工作。

(2)注意种兔引入的一周内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不吃不喝,粪便细小,多数原因是运输途中缺水、缺食造成的应激反应。可给种兔灌服1%速溶电解多维水5~10ml,或注射用黄芪多糖1ml+凉开水3~5ml混合后灌服,再放到庭院内让其自由活动2~3h,并喂些清洁新鲜青饲料,一般2~3d即可调整过来。二是两耳发热、仰头呼吸,频率特快,这是热应激所致,应立即灌服藿香正气液或十滴水5~10滴,或注射用清开灵2ml加凉开水3~5ml混合后灌服。为预防继发呼吸道感染可注射氟苯尼考1ml,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由活动1~2d,等完全恢复后再捉回笼内。三是腹泻问题,多是因为水土不服或应激反应,可用氟苯尼考注射液1ml加凉开水3ml,混合后灌服,一般1~2次可治愈。四是注意疥螨病的及时防治,可在装入饲养固定笼具之前,每只兔用除螨药物,在耳、爪等部位涂抹一遍,同时每只兔皮下注射伊维菌素 (剂量按说明书计算),7d后再注射1次可有效控制螨病传播,有严重螨病的种兔应隔离治疗或淘汰。

(3)种兔入场当天应及时进行药物保健,早防早治,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广谱且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进行群体药物保健一周。种兔转入、转出前后执行注射氟苯尼考、伊维菌素的 “二针”保健计划,可有效防治呼吸道病、消化道病和疥螨等疾病。

(4)引种后消毒工作应做到有效、彻底,避免流于形式。兔场应制订消毒计划和程序,消毒剂使用复合有机碘或复合醛等刺激性小的消毒药。

(5)坚持 “防重于治”原则,种兔引进一周后,应进行免疫预防工作,按常规剂量使用,依次免疫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波氏杆菌、大肠杆菌病疫苗,各种疫苗注射时间隔3~5d。4周后驱虫,兔只用伊维菌素注射,兔群可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粉混饲,可有效控制疥螨病。

6.3 进行必要的环境适应

引进新种兔后发病的原因就是新进兔群与本场原有兔群的病原谱值相差很大。差异产生波动,波动造成新旧兔群病原谱值不稳定,从而发病。所以对引进种兔进行环境适应才是理想的方法,对这些兔可以通过自然接触的方式达到同化目的,兔群最终处于稳定状态,即消除了病原谱差异性。因此,隔离期结束后做好风土同化工作很重要。参考方法:选本场一只健康断奶兔 (新进种兔数量多的取整窝断奶兔)作“哨兵兔”与每只新进种兔接触,每天捉1~2次断奶兔与新进种兔接触2~3min(俗称:蹓圈子)后取出,断奶免接触完所有新进种兔后放回另一个单笼饲养 (断奶兔自始至终不能返回原场饲养)。周而复始,时间为2周。目的是通过断奶兔主动接触新进种兔,观察其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在此期间,有病治病、无病继续观察,直至新进种兔群无异常后才能转入生产区饲养。

猜你喜欢

种兔氏杆菌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长毛兔引种的注意事项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养殖户种兔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