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之我见
——以甘肃省W县为例

2018-01-18

甘肃农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全膜旱作垄沟

(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武山 741317)

一、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成效

多年来,w县推动旱作农业快速发展,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推广力度,对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促进w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7年,甘肃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w县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13万亩。该项目设计w县12个乡镇168村28486户,计划推广面积13万亩,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完成7万亩,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完成6万亩。

经不懈进取,w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科技素养普遍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增长的态势,摸索了一条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路子。

自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该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抗旱增产效果明显。伴随着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集成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科技在抗旱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实现从单一抗旱向综合集成技术转变的必然选择,伴随着科技抗旱的效果不断显现,当地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近年来,该县政府部门和技术部门积极扶持和指导农民科技培训,当地农民接受和应用科技的积极性较高,科技素养不断提升。

该县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当地农户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间套复种、轮作倒茬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达到多种“粮、油、菜”“粮、粮、菜”的两年三熟高效生产模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了更高的效益。

该县虽然整体干旱缺水,但光、热资源相对丰富,这对于发展旱作蔬菜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通过不断试验示范,积极引导该区域群众改变传统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方式,全力推广以正茬和油菜茬、小麦茬复种全膜豆角为主的增收模式,错开播种时间,从4至5月的正茬全膜豆角到6至7月的油菜茬、小麦茬复种全膜豆角梯次播种,不仅确保了农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形成了多种“粮、油、菜”“粮、粮、菜”的两年三熟粮菜高效生产旱作农业综合性示范区。

二、具体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该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深对旱情的科学认识和判断,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切实有效地解决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该县把农业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作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区域进行试验及技术集成试验,实行试验示范公开化,实事求是,让各界群众参与其中,积极宣传,大力推广。

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项目资源,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此外,该县注重培训,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提高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指导性文件,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成功经验,产生了较好效益,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推广经费不足,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膜、良种、农机具等农资投入较多,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而旱作农业项目较少,缺乏资金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旱作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伴随着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的扩大,近年来,各地农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废旧农膜残留问题不容忽视,这些废旧农膜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此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长效推广机制。

三、对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各部门、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采取向政策争取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各部门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旱作农业项目的投入力度。

全膜双垄沟播生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整地、施肥、覆膜、耕作和田间管理都需要改进,所以,系统地开展相关培训很有必要,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质量,使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得到改变。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要对各种实用抗旱技术组装配套,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技与农艺相结合,变单一的抗旱技术为综合的抗旱技术,在技术推广中,把优良品种、地膜覆盖、垄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等良种良法组装配套,集成运用,实现技术集约化、简约化。以典型示范为方法引导群众,各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旱作区进行试验示范,建立集中连片试验点,把试验区里采用全覆膜、半覆膜和未覆膜等方法种植的作物地块放在一起比较,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组织干部群众现场观摩评比,奠定大面积推广的坚实群众基础。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旱作农业优势,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在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后,要将旱作农业技术集成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技术推广的长效性。扩大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实体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面积,提高旱作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引导分散农户探索适宜于新形势的旱作农业农户互助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要在技术研发上要有新作为,在核心示范区开设品比、密度、肥料等试验,围绕技术集成、种植投入、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等不同发展方向,确定不同区域的技术模式。着重在降解膜、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探索新型农业投入品。

猜你喜欢

全膜旱作垄沟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高梁不同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液态地膜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