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戈壁农业”助推我省节水型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2018-01-18

甘肃农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水价戈壁用水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2017年8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我省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戈壁农业”是指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在我省河西走廊地区的戈壁荒滩、盐碱地和滩涂地等不适宜农业耕作的待开发土地上,以优质高效的日光温室为载体,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钱学森最早提出过我国西部广袤的戈壁荒滩每年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数以几千亿计的价值,如果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日照时间、有效积温长和昼夜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是完全可行的。

戈壁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观念,是在我省水土资源与环境硬约束条件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探索出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具有良好的社会前景,在甘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我省戈壁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性因素[1],因为意见同时指出要在严格控制当前用水总量,多渠道多举措限制和压缩各项不合理用水需求和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建设各种节水灌溉设施,将节省下来的水向发展戈壁农业和生态需水领域调剂,同时要避免生态用水空间被挤压和占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因此应该把“戈壁农业”作为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进。

一、我省农业用水现状

甘肃省水资源总量为289亿m3,在全国排名29位。甘肃年平均降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不仅降水总量短缺,还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50%到70%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且多集中在我省甘南和陇南地区。目前我省耕地水资源用量平均每亩为378m3,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目前我省还有超过2.8亿亩戈壁、沙地和480万亩待开发利用的盐碱地,这些地区发展戈壁农业具有日照时间、有效积温长和昼夜温差大等有利条件,但是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上地区大多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地贫瘠干旱、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农业生产完全不适应现代农业的精准灌溉要求,严重依赖内陆河流和开采地下水灌溉。而且现有的灌溉设施陈旧,发展滞后。同时农业比较效益低、规模经营和组织化程度低又制约着节水灌溉的发展。而土壤和灌溉是发展戈壁农业的先决条件。缺水的根本出路就是节水,因此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打造戈壁农业的必然选择。

二、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深化水权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我省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80%,而河西走廊地区更是达到了90%以上[2],农业既是用水大户,其实也是挖掘节水潜力所在。稳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确保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快各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我省农业用水方式由传统的粗放用水方式向现代集约用水方式逐步转变,因此通过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要在未来灌溉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促进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采用有力保障措施,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种植结构,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多渠道增加农业产出效益。高效节水农业将为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保障。积极推进水资源配置、区域供水、农村供水、农田节水和生态保护六大体系建设,加快构筑稳固牢靠、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近年来我省各部门通过确定水权、改革农业水价综合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高效节水农业[3]。2014年开始我省结合全国水权试点工作。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批复的《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方案》,截至2017年底已全面完成了玉门和瓜州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为我省水权试点工作探明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的基本路径,为全国水权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2017年12月26日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水利部验收。

三、多措并举加快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2017年1月26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该方案制定了在“十三五”内,甘肃省将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0万亩,时间紧,任务重,这也对我省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相关工作安排,2017年底我省在53个县(区)共实施69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共计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万亩。2018年全省计划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为扎实推进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利部门统筹推进泵站更新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及末级渠系改造,畅通“毛细血管”,有效提高农田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及灌溉保证率,有力支撑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戈壁农业发展。

四、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农业水价改革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我国水利改革的难点[4]。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的投资盈利前景达不到社会投资预期,水价长期不能真实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真实成本,不仅影响到了部分社会资本进行水利投资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全社会推进节约用水社会的前进步伐。实行水价综合制度改革,就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的水权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水价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政策,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以有效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我省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和率先实施。通过改革促进节约用水,调结构、促增长,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戈壁农业发展腾出用水空间。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用多少花多少,多用多缴,少用少缴,不用得到补贴的创新机制。这样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农业用水成本,还能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总体来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的负担,又能正确引导全社会共同节约用水,建立健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第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把荒滩戈壁与光伏、祁连冰雪融水等优势资源结合,与有机栽培、设施种植和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发展独具特色的非耕地设施戈壁农业。

第二,强化戈壁农业水利支撑,积极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贯穿于戈壁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进一步推进全社会水利投融资工作,多举措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猜你喜欢

水价戈壁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戈壁里的水波
节约洗碗用水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更正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戈壁深处“战味浓”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