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
2018-01-18徐春阳高玉军
徐春阳 高玉军
(1.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度假区柏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3304;2.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国营天宝山林场总场,山东 临沂 273300)
1 气候变化对虫害的影响
昆虫不仅种类多数量大,同时其对于农业生产与人的健康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农作物害虫,对于生存条件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如果缺少寄主植物,那么害虫将无法生存。即便是具备了寄主植物,但是无法适应气候环境条件,那么害虫也是无法生存的。
1.1 气候变化对粘虫繁殖代数及越冬界限的影响
粘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繁殖数量等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相关研究部门的研究发现,粘虫在进入繁殖期后,其发育的起点温度为9.6℃左右,如果冬季温度处于粘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上,那么粘虫就会进入周年发育繁殖的阶段。繁殖如果冬季温度处于粘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下,那么粘虫则处于缓慢发育或者不发育的阶段。另外如果环境温度低于粘虫生存温度,那么任何害虫都无法顺利的越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环境温度升高2.69℃,那么在每年春季的2月下旬—3月初就会进入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上升以及麦稻两熟区逐渐向北迁移,粘虫等害虫所需要的食物也逐渐增多。所以,必须根据粘虫春季北迁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粘虫北迁对农作物生长所造成的破坏,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1.2 气候变化提前出现虫害首次出现期、迁飞期及种群高峰期
气候变化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温度则是决定昆虫生长发育速率的基础,所以必须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害虫发生期提前的发生始期和发生盛期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生长所造成的破坏。比如,如果温度升高,小麦蚜虫就会提前进入发生期,一旦发生期提前,那么不仅会导致危害时间的增加,同时蚜虫的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的小麦蚜虫,无不与气候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玉米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害虫,原本发生在我国吉林省的1代或者不完全2代玉米螟,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的转化为2代。虽然以往的2代玉米螟不需要防治,但是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演变而来的2代则必须进行防治。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我国针对气候变化对昆虫发生期影响的研究,也为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气候变化会改变昆虫、寄主植物和天敌之间生态系统平衡
气候变化彻底改变了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物候同步性,即便是植物和害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不同,但是由于植物与害虫的生长金花桥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逐渐的相互适应。比如,常见的苹果食心虫产卵期与苹果的有过期刚好处于同一时期,如果气候条件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吻合会不会遭到破坏呢。如果食心虫的发生期提前,成虫在产卵阶段果树的果实太小,那么就会因为没有适合食心虫的食物,而对其繁殖产生影响。另外,不同种类的害虫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关系,比如,天敌昆虫与其赖以生存的害虫之间就存在着寄生与捕食的关系以及共生关心,这也是确保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气候变化以及温度的升高,这些关系之间的同步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发生变化。比如,常见的卵寄生蜂的成虫期必须与害虫的产卵期保持同步,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虫害发生的几率。
2 气候变化对病害的影响
病害的发生、发展、蔓延等与病源、寄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周边环境条件对于病害发生的时间、流行程度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1 对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影响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大多都要经过: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等几个阶段。虽然大多数病原体在侵入前期和发病期会往往因为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不耐高温,所以导致其无法顺利的越夏,而只能将高海拔的寄主植物作为其越夏的主要寄主植物,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为农作物秋苗的主要病菌。但是再通过秋苗潜育菌丝的方式越冬,并在来年的春季进入植株的病害发生期。比如,在我国四川的阿坝州、甘肃陇南等地出现的小麦条锈菌不仅可以越夏而且还可以越冬,这些地区也是我国小麦条锈菌最主要的病发异变区。特别是陇南地区,由于冬小麦种植时的气温相对较低且持续时间长,再加上该地区的海拔相对较高,所以也为小麦锈菌的产生和异变提供了便利。另外,由于该地区的小麦种植品种采取的是垂直分布的方式,所以也为小麦条锈菌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小范围越夏、越冬提供了便利,这种周年循环侵染的现象,也为变异菌系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陇南地区与阿坝地区作为我国小麦条锈菌产生和抗锈性异变最主要的策源地,其冬季温度的逐渐升高以及冬种面积的不断增加,也为病菌提供了充足的寄主植物源。另外,由于冬季温度的不断升高,不仅不利于病原物的防治,同时也为增加了病源的基数,为病害的大规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病菌越夏、秋苗发病、越冬、春季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气象条件作为决定病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关键因素,其不仅会影响到病原物的本身,同时对于寄主植物、媒介昆虫的活动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气候条件不合适,那么就会导致寄主植物出现生长不良、抗逆力下降的现象,从而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相关部门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如果每年的冬、春两季气候干旱,那么不仅会降低条锈菌的越冬率,同时也有利于病害的控制。而秋季作为病害发生的主要阶段,如果春季降雨量较大,也会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我国的关中与黄淮流域就是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的主要地区,而当地出现的春季病害则主要是由越冬菌源引发的。而导致陕南、江汉流域、四川盆地等地区小麦秋苗病发的菌源则主要来自于陇南、川西北等地区的越夏菌源。所以,一旦陕南、江汉流域、四川盆地等地区如果在气候适宜的年份发生小麦条锈菌,那么将会增加小麦条锈菌南下发展的几率。
3 结束语
必须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详细的分析病虫害的变化规律以及导致病虫害灾害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布局、防治等各方面的工作,采取综合防控的方式,才能实现有效抑制病虫害危机的目的。
[1]白慧,梁平,杨胜忠,袁芳菊,邓学军.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22605):47-50.
[2]岳宜英.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农业 ,2013(54209):103.
[3]宋诗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J]. 农家科技 ,2011(3):29.
[4]金飞.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可能影响[J]. 科技传播 ,2010(1708):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