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18-01-18陈素娟陈国元陶国兵

现代园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叶菜类病虫害虫

陈素娟,陈国元,王 镇,陶国兵 ,吴 灏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2苏州市润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常年种植蔬菜,苏州现有常年性菜地在2.3万hm2左右,季节性菜地约1.2万hm2,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约8.6万hm2,总产量278.7万t,总产值52.3亿元。其中叶菜类,全年播种面积约3.1万hm2,占总面积的38%左右,夏季由于受到高温、暴雨、病虫等威胁,造成叶菜类蔬菜夏季种植难,病虫多,农药残留高,产量低,品质差,因此,积极推广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安全优质生产,对提高叶菜类蔬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意义重大。

叶菜类绿色防控技术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国内外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农业调控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布局、培育壮苗、改善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生物防治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异色瓢虫、苏云金杆菌(BT)、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性引诱剂、诱捕器、杀虫灯、黄板、蓝板等防治叶菜类蔬菜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开始为了配合江苏省农业三新项目的实施,在苏州市范围内推广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通过3年的实施,主要推广了防虫网、天敌、杀虫灯、黄板、蓝板、生物农药、臭氧发生器等绿色防控技术,成效显著,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夏秋叶菜产量和品质,夏秋叶菜的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提升了当地叶菜类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在叶菜类蔬菜生产上实施绿色防控的经验,便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1 加强预测预报

叶菜类蔬菜生长过程中会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情况出现病害与虫害,病虫害发病快、危害大,对叶菜类蔬菜产品的影响极为严重,所以要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虫的发生。病害主要通过田间观察,采用广谱性药进行预防;虫害主要用黄板、杀虫灯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治虫害的大发生。

2 农业防治

2.1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

叶菜类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丰产的叶菜类蔬菜品种,播前采用种子消毒,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培育无病虫、无毒适龄壮苗。

2.2 清洁田园,深翻轮作

由于叶菜类蔬菜长期连作,容易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透气性变差,土传病虫害加重。根据不同叶菜类蔬菜种类轮换栽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虫源积累、减轻危害。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和落叶杂草;进行深耕晒垡或冻垡,可以减少土壤病菌虫卵;疏松土壤,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增施有机肥,推广施用生物菌肥,促进土壤活化,抑制病源菌,增进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3 适时定植,加强田间管理

叶菜类蔬菜定植时采用膜下滴灌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从而降低叶菜类蔬菜病害的发生,同时利用水肥一体化装置施肥,可减少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达到增产、杀菌、防虫的效果。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提高抗病虫能力。施肥不当容易导致营养失调,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叶菜类蔬菜不能偏施氮肥,尤其结球类、茎菜类蔬菜,产品器官形成时,多施钾肥。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会加重地下害虫的为害。叶菜类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

加强田间管理,摘除老叶、病叶,清除田间杂草,进行中耕松土,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源,控制病虫害发生。

3 生物防治

3.1 采用天敌防治

叶菜类栽培常采用赤眼蜂、捕食螨、异色瓢虫等防治虫害。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可寄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赤眼蜂的寄生可大量减少这些害虫的幼虫,控制其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对农药防治的需求,而且赤眼蜂的人工培养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可以在田间大量投放,因而在生物防治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方法,将卵卡悬挂在植物的嫩叶或嫩芽的边上;捕食螨是一种以红蜘蛛、锈壁虱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主要防治红蜘蛛。异色瓢虫属昆虫纲鞘翅目瓢甲科,多食性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天敌,异色瓢虫对多种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螨及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3.2 性外激素诱杀

昆虫性诱剂是一种仿生高科技产品,是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性害虫至诱捕器,减少雌雄虫交配,从而减少昆虫繁殖量,能显著降低虫口密度,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性诱剂诱杀靶标害虫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即不同的性诱剂诱杀不同的靶标害虫。常见的性诱剂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夜蛾等,放置性诱剂前20d内诱虫效果最佳,占靶标诱虫总量的70%左右,与不放性诱剂的田间相比,放置性诱剂的田间靶标害虫的幼虫减少40%~50%。一般667m2安装2~3个性诱捕器,1个性诱捕器内只安放1个诱芯;每隔1个月更换1次诱芯,以提高诱杀效果,诱芯不用时放置冰箱冷藏。

4 物理防治

4.1 色板诱杀

利用蚜虫、白粉虱等对黄色具有强烈趋性,可设置黄板诱杀成虫。蓝板诱杀种蝇、蓟马等。667m2一般放置30块,置于行间,黄板一般高于植物顶端5~10cm。当蚜虫、粉虱等粘满板面时,需及时更换。银灰色地膜具有驱避与诱杀蚜虫的效果,定植叶菜类蔬菜铺设银灰色的地膜,可降低害虫虫口基数。

4.2 杀虫灯的诱杀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叶菜类蔬菜上发生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成虫。使用220V交流电,1333m2菜地挂1盏。挂灯高度离地面1~1.5m,每天晚上7~9时开灯。

4.3 采用臭氧发生器防治病虫

采用3CYW-10型智能型臭氧发生器控制设施内蔬菜气传病害及虫害,产品通过对臭氧发生器进行智能控制,实现电脑自动对臭氧发生量的精准调控,配备的扩散风机将高浓度臭氧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从而在保证不伤害农作物的同时,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植保的目的。试验表明,臭氧发生器对于设施内叶菜类蔬菜白粉病、叶霉病、灰霉病、粉虱、蚜虫、红蜘蛛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4.5 防虫网隔离栽培

叶菜类蔬菜生产可采用防虫网平棚栽培,面积一般在2000~2666m2,既有防寒抗风作用,也对一些虫害入侵有阻隔作用。防虫网一般选择20~25目的为宜;隔离网架设高度最好能达到2m,以便能阻隔大多数低飞的害虫,真正起到物理防治作用,夏天高温季节,可采用覆盖遮阳网降温。炎热的夏季,也可以采用休耕高温闷棚的方式,让大棚温度上升到55℃,就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或采用水淹,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在苏州地区的推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减少的病虫的发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但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连作障碍问题出现,病虫的发生很难避免,同时新的设施设备不断推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永无止境,团队成员还会继续努力,探讨叶菜类蔬菜的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生产优质的叶菜类蔬菜满足市场的需求。项目组成员还会对已取得的技术成果继续推广应用,为提升苏州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叶菜类病虫害虫
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研究*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叶菜类蔬菜多品种多茬口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