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抗血小板与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18廖秀勇
廖秀勇
临床中脑梗死的病因尤为多元, 而心源性即为引发脑梗死的一大普遍病因。心源性脑梗死即一类死亡与残疾几率均较大的心脑血管类病症, 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1]。若未为患者辅以高效且及时的治疗, 将对患者的生活与其亲属予以过重的危害[2]。本文观察单独抗血小板与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疗的10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组一和组二, 各52例。组一患者男28例, 女24例;年龄最大74岁, 最小47岁, 平均年龄(60.00±5.89)岁;心房颤动11例, 冠心病23例, 心力衰竭18例。组二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9岁, 平均年龄(62.00±5.81)岁;心房颤动14例, 冠心病19例, 心力衰竭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心源性脑梗死病症有关的诊断规范;②患者均具备阵发性心房颤动史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③患者与亲属均全方位了解此次试验内容,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重型精神型障碍患者;②排除严重心脏病与肝肾功能型障碍患者;③排除分娩期与哺乳期女性;④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品无法耐受的患者;⑤排除智力型障碍的患者;⑥排除中途退出的患者[3]。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告知患者多食用含纤维素、蛋白质等食品, 多食瓜果、蔬菜, 并维持优良的精神状态。组一患者采用单独抗血小板治疗, 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 150 mg/次;临床表现严重患者总剂量应增加到300 mg/d, 在患者连续服药3 d后, 总剂量为150 mg/d。组二患者在组一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 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967)皮下注射,2次/d, 0.5 ml/次。两组治疗8 d为1个治疗周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NIHSS总分与BI指数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总分与BI指数情况, NIHSS总分愈低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愈小;BI指数愈高代表患者平日的生活能力康复愈优。
1.4.2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规定:显效:患者治疗后, 眩晕与麻木等临床表现基本消除, 能够自理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 眩晕与麻木等临床表现与身体情况均获好转, 生活自理相应困难;无效:患者治疗后, 眩晕与麻木等临床表现与身体情况无变化, 对平日的生活产生过大影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呕吐、痉挛、呼吸困难、情绪焦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组一患者显效27例, 有效18例,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6.54%;组二患者显效37例, 有效1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08%。组二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总分与BI指数情况比较 组一患者治疗前NIHSS总分为(13.53±6.35)分、BI指数为(34.62±17.63)分, 治疗后NIHSS总分为(7.34±4.46)分、BI指数为(55.43±12.83)分;组二患者治疗前NIHSS总分为(12.34±5.12)分、BI指数为(31.33±14.13)分, 治疗后NIHSS总分为(4.23±3.21)分、BI指数为(72.23±12.46)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总分与BI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组二患者NIHSS总分与BI指数优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一患者发生呕吐5例,呼吸困难3例, 痉挛2例, 情绪焦躁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组二患者发生呕吐1例, 呼吸困难1例, 痉挛1例,情绪焦躁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组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予以过重威胁, 由血管受堵而引起缺血与缺氧等临床表现, 患者会产生排便失禁、步态失稳、偏瘫等[3,4]。引起这一病症的关键要素即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应尽早予以诊断及治疗。治疗包括药品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尽管治疗成效较优, 但损伤较大, 患者在手术后加以康复时较易产生各类并发症, 因此, 药品治疗具备相应的优点。
心源性脑梗死病情过重, 且残疾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能够增强疗效, 促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好转[5]。单一辅以抗血小板或抗凝, 只能够在短期中降低血栓产生, 以防患者产生脑梗死。而为患者辅以单独抗血小板及联合抗凝治疗, 不仅能够维持血流顺畅, 还能够减小血栓产生, 增强治疗成效, 促使患者偏瘫得以好转[6]。
低分子肝素钠属于血液抗凝剂, 含硫酸基因粘多糖, 具备1.5万的分子总量, 抗凝酶Ⅱ及抗凝机制处于低浓度之中,对凝血因子Ⅷ(FⅧ)、血小板3因子(PF3)、Ⅸa等因子具备阻碍功能, 阻碍凝血酶产生, 且对于抑制因子Ⅹ及凝血酶产生的自行催化具备阻碍功用[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组二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组二患者NIHSS总分与BI指数优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组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相关研究[9]。
综上所述,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