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8-01-18艾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肺段肺叶胸腔

艾亮

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肺部恶性肿瘤,通常临床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等, 手术是目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 胸腔镜治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也逐渐得到了重视[1]。本研究对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接受的60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 另选取同期6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0.5±15.5)岁。肺叶切除组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59.5±1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 确保患者健康一侧的肺保持通气、患侧肺部保持塌陷状态, 指导患者侧躺于手术台, 在腋下垫上靠枕, 患者的手臂举至头顶并固定在托手架上, 采用苯巴比妥钠和东莨菪碱进行全身麻醉后, 在第7肋骨间做胸腔镜观察孔切口(长约1~2 cm), 并在第3和第8肋骨间做操作孔切口(长约1~3 cm)进行手术。

1.2.1 肺段切除组 首先确认肺段切除的边界, 对于肺外周的结节, 可采用楔形切除术将段间淋巴结、叶间、切除肺段等进行冷冻切片检查, 并根据冷冻切片结果在实施肺段切除术;对于位置较深的结节, 由于采用楔形切除术后所剩的肺段组织已所剩无几, 可直接接实施肺段切除手术。肺段切除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步骤, 对于肺裂发育较好的情况, 应当现分离出肺段动脉并将其结扎后在急性深入分离肺段支气管、静脉等, 在切除预定肺段前应当先将静脉结扎后再进行切除术;对于发育不佳的肺裂, 则需要先将肺叶静脉暴露并结扎, 在深入分离肺段支气管和动脉后在进行肺段切除术, 在切除目标肺段时应注意:切削边缘与肿瘤至少间隔1.5~2 cm, 必要时可切除邻近肺段组织, 确保切削边缘为阴性。

1.2.2 肺叶切除组 采用楔形切除术对段间淋巴结、叶间、切除肺段等进行冷冻切片检查, 根据冷冻切片结果实施肺叶切除手术:将肺叶静脉、肺叶支气管等进行进行结扎、切断后;再将肺叶的各个动脉分支完全暴露出来, 使用超声刀将其切断, 最后在进行结扎并切断肺裂。

两组手术完毕后均清扫干净纵隔淋巴结和肺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肺漏气、胸腔积液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肺段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1.52±41.78)、(162.24±42.45)ml, 胸腔引流量分别为(126.38±37.45)、(151.26±44.85)ml, 手术时间分别为(145.84±45.39)、(107.59±36.27)min;肺段切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肺叶切除组, 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3.298、5.099,P=0.008、0.001、0.000<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肺段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肺部感染分别为1例(1.67%)、2例(3.33%), 肺漏气分别为2例(3.33%)、3例(5.00%), 胸腔积液分别为0例(0)、1例(1.67%);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与肺叶切除组的10.00%(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1,P=0.179>0.05)。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治疗方案, 出血少、切口小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视野会受到出血点的影响, 并且容易发生组织血管粘连, 使肺叶组织分离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 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提出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方法[2]。

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是根据冷冻切片结果结合患者结节的实际情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手术步骤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和肺叶切除手术相比, 胸腔镜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手术方式, 但可以在不扩大切口和采用撑开器的情况下进行, 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伤害[3]。有学者[4]临床中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进行了分析, 发现该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少, 术后并发症较少, 本研究对患者分别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肺段切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少于肺叶切除组, 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与肺叶切除组的10.00%(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王耿杰等[5]结果不谋而合, 并且本研究发现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还能有效降低胸腔引流量, 并且相关并发症也得到了一定的降低。

综上所述,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肺叶切除术, 但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较肺段切除术短, 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点, 在临床中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目前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相关的报道较少, 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肺段肺叶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