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丛台区农业园区发展调查研究

2018-01-18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太行山现代农业园区

张 岩

(邯郸市丛台区农牧局 河北 邯郸 056000)

近年来,丛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加快了该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1 主要成效及发展特点

1.1 发展主要成效。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紫山现代农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绿色杂粮种植加工区、优质干果生态区、鲜食果品采摘区、高端蔬菜产业区、自然生态旅游区”五大功能区域。对丛台区农业起到了带动作用,提高了辖区内农民的收入,园区内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3 700元提高到万元以上,推动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产业化发展。园区内以生产高端精品农产品为主,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注重旅游文化、农产品加工和物联网农业的开发和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了邯郸主城区西部生态屏障新农村综合体,引领了太行山城郊低山丘陵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发展特点

1.2.1 经营集约化。以保护太行山低山丘陵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开发以生态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紫山现代农业园区集约化经营模式。

1.2.2 生产专业化。依托太行山东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地交接部的区位优势和人流、物流汇集优势,以园区为龙头,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率,专业化生产,加快了我区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

1.2.3 科技化种养。农业园区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加快,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效益。

1.2.4 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园区农户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产品供销模式,按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当地农民生产,签订定单回收合同,对农产品进行回收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主要组织形式及其联接机制

紫山现代农业园区重点以改造低山丘陵区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为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将“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每年以园区为主的技术培训有20多次,培训人数5 000余人次,引导农民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3 当前制约丛台区农业园区发展的几个因素

3.1 土地再利用待改善。由于自然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对农业资源影响也逐渐增加。紫山周边废弃的煤矿和少量的膨润土取土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园区范围内有部分土地有撂荒、闲置现象。

3.2 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规划区内现有的机井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损坏,农田灌溉也没有采取节水措施,地上水多采用土陇沟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不能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园区内除两条旅游专线外,其它农田道路狭窄,凹凸不平,影响农产品的收获和外运销售。

3.3 科技推广环节薄弱。园区内农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新技术、新品种在示范区内没有得到充分推广,科技普及率相对较低。

3.4 企业融资渠道不多,农企资金短缺。丛台区农户、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 发展建议

4.1 精准定位,凸显特色,做大做强园区内各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廊交会、名优特新农产品大会,提升丛台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创新招商机制,鼓励全民招商,切实提高“招大、引强、选优”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多角度推介园区发展优势,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园区。

4.3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优良的环境,搞好灌排、道路、林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4.4 拓宽农企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省市区财政资金,用财政投资发展园区。推行包括金园通贷款在内的多种贷款办法,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支持力度。另外为银行和农企合作搭建多种平台,发展多元有效合法融资形式,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5 鼓励土地流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依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开展。大力鼓励成片土地(1 000亩以上)流转。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太行山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太行山写生》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太行山(外二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