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红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1-18董淑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黄化病株红叶

董淑红

(灵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 灵寿 050500)

谷子红叶病,又称“红缨”、“紫叶”、“热病”、“糠谷”等,在我国发生普遍,已有几十年历史,以山东、山西、河北、海南等主要产区受害最重,一般病株率为20%~30%,严重地块可达80%以上;所致减产程度因发病早晚而异,发病早的减产可达50%。

1 症状及为害

谷子品种可分紫秆及青秆两类。紫秆品种感染红叶病后,叶片、叶鞘和穗的向阳面颖芒变红变紫,十分醒目,由此得名。但青秆品种则叶片不变红而黄化。紫秆品种发病时,最初嫩叶尖端发红,逐渐向下扩大,最后全叶变红。有时沿中肋或叶缘向下扩展形成红色条斑。叶片向光面先红化,而反面要迟迟十几天才变红,红化叶以后逐渐枯干,叶鞘也随之变红。成株发病,上叶先红化,以后扩及下层叶片,幼苗期则基部叶片先红。病株矮化,根系发育不良,易拔出。病重者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能结实。病株穗的颖和芒变红,尤以向阳面为显著。纵剖病株根基部,可见韧皮部变褐坏死。青秆品种的症状演变过程同上,只是黄化代替了红化。红化的原因是叶绿素减少而花青素(呈红紫色的)大量生产。青秆品种因本身就不易合成花青素,故呈黄化。

植株发病愈早,受害减产愈重,如1.5尺高以前就发病的,平均单株减产50%,而生育后期才发病的,仅上部几片叶变红或黄化,减产较小。

2 病原

栗(谷子)红叶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的一个株系引致。种子、土壤及机械法均不传毒。蚜虫是唯一传播媒介。但以玉米蚜、麦二蚜和麦长管蚜为主,尤其玉米蚜最为重要。在田间传播上,以有翅蚜起作用较大。这种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多种栽培的和野生的禾本科植物。其寄主可分为两类:感病寄主,受侵后表现症状的;和带毒寄主,受侵后并不显症但组织内有病毒潜存繁殖。感病寄主类,一年内的有玉米、大画眉草、六月禾、马唐、毛马唐、谷子、金狗尾草、狗尾草、黍。多年生的有柳枝稷、虉草、垂穗草、狼尾草、大油芒。带毒寄主种类,一年生的有蟋蟀草、雀麦,多年生的有燕麦草、鸭茅、垂穗披碱草。上述寄主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多年生寄主,它们可能是栗红叶病毒的越冬寄主和初浸染来源。此外,在此病普遍发生的年份和地区中,玉米上部叶片红化现象颇为常见,经接种证明是红叶病毒引致。

此病流行轻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迁飞情况,因为在病区中毒源或多或少是存在的。一般,在春季干燥升温较快年份,玉米蚜发生早而多,红叶病也发生较重。另一个因素是越冬(毒源)寄主数量。田间杂草丛生,通常谷子红叶病也重。此外,早播的一般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3.1 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品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虽然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但仍有抗病或耐病品种,例如P14A、P354、NP-157、摩里谷、大同黄谷1号、衡研百号、柳条青、红胜利等。

3.2 农业防治。在杂草刚返青出土时及时彻底清除,以减少毒源。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氮、磷肥,合理排灌,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3 药剂治蚜。春季在蚜虫迁入谷田之前,喷药防治田边杂草上的蚜虫。清除杂草,特别是越冬杂草刚刚返青出土时,持续彻底加以清除,防病效果最好,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4 增施肥料、合理灌溉,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可以提高耐病能力。

猜你喜欢

黄化病株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黄化安全性保障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红叶的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