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灯扛阁”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2018-01-18陈旭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龙灯沂蒙传统

陈旭平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1 “龙灯扛阁”的起源与发展

“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由于粗犷奔放、气势恢弘、独具风格,加上队形变化繁多,极具观赏性,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龙灯扛阁”把龙舞和扛阁交织在一起,为当代民间龙灯表演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艺术特色鲜明,在全国独树一帜。201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临沂市继 《柳琴戏》、《郯马五大调》之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7月,“龙灯扛阁”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参加了“山东周”的巡游演出。

2 “龙灯扛阁”的形式与特征

“龙灯扛阁”由舞龙和扛阁组成。就舞龙而言,其他地方以舞大龙为主,一般7节,摆开20余米,小而轻,而三官庙村舞的双龙是东海苍龙,龙身9节或12节,最长的达13节,大而长,摆开足有50余米,用竹、木、布等物料扎糊后彩绘而成,节内燃烛,后来有的放置电灯泡。8副扛阁由16人表演,8个成人为“下扛”,8个儿童为“上扛”,一成年人扛一儿童。成年人将一幅“铁背心”穿于身上,外边用服装遮饰,从颈后伸出一根高于头部一米许的铁“芯子”(钢筋),并将其伪装成花枝、松枝、仙鹤腿、荷花杆等,在上端固定一小型铁椅,椅中坐一儿童。椅中儿童多扮成童男童女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不时做出各种戏龙的惊险动作,场面精彩,引人入胜[1]。“上扛”的儿童时而抚摸龙头龙尾,时而将一条腿搭骑在龙身之上,远处望去,尤如腾云驾雾[2]。

3 “龙灯扛阁”的体育文化价值

3.1 龙是从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中国的龙文化在现代中国绝非仅仅存在个别遗迹,而是依然保持强大生机,扬弃掉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中国龙文化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中虽不能起到历史上的那种主导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对中华民族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3.2 增强民族体育发展活力,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繁荣传统体育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是繁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由之路。“龙灯扛阁”的发展也要符合这么一个扬弃的过程。首先,“龙灯扛阁”这一表演艺术,在龙珠、龙体、扛阁、服装等方面,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注重增强乡土气息和融入现代元素,全方位地展现了沂蒙地方特色;其次,在舞蹈编排上,着重突出了北方龙气势恢弘、大气磅礴的特点,表演者在表情(不单是脸部的表情,是全身的表情)上传达了沂蒙人的豪爽、阳刚和智慧;再次,节奏上轻重缓急刚柔相济,静如行云、流水,动如波涛、惊雷;最后,在构图上,人龙共舞突出了对称的平衡。“上扛”是孩童,“下扛”是成人,中间是巨龙,巨龙上下翻滚,“扛阁”穿行其间,整个构图以形传神,以形传意,形象逼真。

4 “龙灯扛阁”的发展趋势

4.1 有利于体育价值的建构。首先,“龙灯扛阁”是一个集体性项目,对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次,“龙灯扛阁”的娱乐性、趣味性强、吸引力大,人们在近似游戏或游乐中接触和认识它,并最终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最后,“龙灯扛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在保存其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4.2 有利于体育产业化发展。一方面,“龙灯扛阁”的观赏性通过市场化可以成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与文化消费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大型风情歌舞 《蒙山沂水》吸纳了“龙灯扛阁”,不仅在表演中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且也为 《蒙山沂水》演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龙灯扛阁”可以促进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等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孟良崮战役声名远播,红嫂的故事家喻户晓。“龙灯扛阁”知名度的提高,会对沂蒙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起到良好的作用。

4.3 有利于传统体育走进学校。“龙灯扛阁”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和突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龙灯扛阁”这一笔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从世界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都经历过进入学校教育而获得理论与方法上的提升,在普及范围上获得大幅度拓展的历史。从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无不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完成改造,使之便于教学、比赛和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教育的推动,“龙灯扛阁”在全国的推广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努力。

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强调地方传统体育内容,注重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教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练学生的体育技能,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的。“龙灯扛阁”正好可以满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形式,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培养,更有效地为“龙灯扛阁”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龙灯扛阁”进入学校,成为阳光体育的组成部分,将为临沂地区小学体育文化观念、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也将标志着临沂市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成功。

4.4 有利于推动大众健身资源的开发。2008年以后,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得到了扭转,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牌的价值。同时,“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成绩斐然,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高潮。全民健身计划出台,其措施之一就是要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龙灯扛阁”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在促进沂蒙地区民间体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健身标准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龙灯扛阁”形式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活动内容亦日益丰富,相信“龙灯扛阁”在经过进一步的现代化改造以后,可以成为现代社会民间体育中不可或缺的健身资源,与经过健身化改造的现代大众体育一起共同构成全民健身的技术支持体系。

[1]李立刚.沂蒙: “龙灯扛阁”长舞翩跹 [N].中国文化报,2007-8-11.

[2]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178~1179.

猜你喜欢

龙灯沂蒙传统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舞龙灯
《沂蒙壮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舞龙灯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