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保水”,成就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
2018-01-18樊海虹
本刊讯(樊海虹 报道)千岛湖是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和全国战略饮用水源地。多年来,浙江省淳安县大力推进实施“以鱼保水”“以鱼治水”工程,形成了“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的生态保护和保水渔业发展模式。
目前,湖区鱼类品种已达114种,渔业资源蕴藏量达15万吨,经济价值40亿元。千岛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I类水体,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成为浙江省淡水渔业资源宝库和中国水库生态保护和生态渔业典范。
以鱼治水,如鱼得水
在1998年至1999年期间,千岛湖暴发水华危机,湖面出现大量蓝藻,经科学分析,库内渔业资源衰竭是导致水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除水华、增加库内渔业资源成为千岛湖的首要任务。
2000年,淳安县政府提出“保水渔业”的创新理念,利用生物治水,根据水体特定环境条件来投放适量的鲢、鳙鱼。据了解,从2000年起,淳安县每年向千岛湖投放规格为12尾/公斤左右的鲢鳙鱼种60万公斤以上,截止目前,已累计向千岛湖投放鲢、鳙鱼鱼苗1.3亿尾。在连续投放鲢、鳙鱼的十余年里,千岛湖的水华销声匿迹了。
水华消失的谜团相继被揭开,鲢、鳙鱼是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种,摄食浮游于水中的藻类,可有效降低水体藻类和有机物质的数量。“保水渔业”的实施实现了既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又发展了渔业产业双赢的目标。
保水渔业,蓄力待发
2009年,全国各地渔业产业转型相继开展,稻田养鱼、生态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了渔业界的热词,淳安县的“保水渔业”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从2009年起,淳安县委、县政府陆续出台《千岛湖水域网箱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环湖库湾水面使用管理的意见》《淳安县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由此,千岛湖水产养殖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缩减网箱养殖面积、禁止库湾养殖作业、推行尾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等措施成为整治内容的主力军。据了解,清除网箱养殖面积达2743亩,建造配套网箱养殖集污处理设施的生态网箱达40亩。此外淳安县还建立了生态种养、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8家,示范面积达800余亩;推广循环水养殖、稻鱼共生、稻鳖轮作、稻鳅共生、藕鱼共生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淳安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使千岛湖渔业彻底告别传统的“放水养鱼”模式。
增殖放流,锦上添花
淳安县着力打造“全民关注自然水域环境,自觉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的氛围,并陆续向千岛湖投放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花鱼骨等优质鱼苗2.23亿尾,形成了以鲢、鳙、花鱼骨、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净水品种为主,光唇鱼、中华鳖等土著鱼为辅的放流模式。增殖放流范围实现了从千岛湖大库到主要支流及环湖库湾等全覆盖的局面。
“人工鱼巢”的投放为增殖放流活动锦上添花。
在淳安县渔政局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协力合作下,采用塑胶管、绳索、棕榈片等材料在千岛湖汾口、威坪、姜家、宋村等传统鱼类繁育区域构建人工鱼巢32组。人工鱼巢总面积达4608平方米,可为千岛湖鲫鱼、鲤鱼、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产粘性卵鱼类提供繁育场所。
经初步调查估算,人工鱼巢共使用棕榈片11万片,每片棕榈片可实现附卵5万粒,总附卵量可达55亿粒,仅以百分之一的成活率计算,也可为千岛湖增加5000万尾的幼鱼,可有效提升千岛湖土著鱼类蕴藏量,促进千岛湖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淳安县渔业管理办法》的实施是实现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千岛湖季节性休渔期时间从原来的“4月15日12时起至7月15日12时止”延后至 “5月1日12时起至7月31日12时止;季节性休渔区从原有十大休渔区延伸至淳安县84条主要溪流河道,实施全域禁渔制度;并增加千岛湖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条款,提升对千岛湖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渔得娱,鱼丰人欢
淳安县秉承“渔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创建了“人在湖中游,鱼在街中走”的千岛湖鱼街、“渔乡古韵,美丽渔村”的鳌山渔村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了全鱼宴、鱼头宴等别具特色的千岛湖渔业美食;举办了千岛湖国际垂钓、国际鱼拓制作等大赛。千岛湖将渔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
千岛湖“淳”牌水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千岛湖钓鱼岛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千岛湖锦鳞图》鱼拓成为为鱼拓艺术品的第一项吉尼斯纪录;千岛湖鱼博物馆为全国首家渔业文化博物馆,在馆内展列着千岛湖各类特色鱼。
随着千岛湖“保水渔业”产业的不断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的不断加强,千岛湖渔业捕捞产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千岛湖鱼类捕捞产量从2007年的2296吨增加到2017年的2925吨,捕捞产值从2007年的1908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4645万元,渔民年平均收入从2007年的6100元增长到2017年的24956元,增产增收非常明显。
千岛湖全面实施“保水渔业”工程,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重新构建鱼水和谐关系,并从实践中寻找到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鱼丰人欢的鱼、水、人和谐相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