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
2018-01-18顾小丽张智敏
文/宿 墨 顾小丽 张智敏 毛 颖
智慧渔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集数字化、电子化、工业化、机械化、大数据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创新技术平台,将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流方向。本文就智慧渔业的养殖模式特点,建成条件及发展智慧渔业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智慧渔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需要创新的建议。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距水产养殖强国尚有不小的距离。世界已进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发展新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智慧渔业将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流方向,是中国走向水产养殖强国的必由之路。
智慧渔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集数字化、电子化、工业化、机械化、大数据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创新技术平台。它以渔业养殖为应用场景,将传统渔业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将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组合,实现水产养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有效做到水产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是一种可真正实现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养殖运行模式。智慧渔业将为渔业生产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可以有效推动水产养殖在信息化时代的转型升级。
智慧渔业构建崭新养殖模式
智慧渔业的着眼点建立在建设全新的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强国的基础上。它将突破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看摊守业的养殖观念,突破传统的,分散的低水平的水产养殖被动局面,解决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养殖风险大等难点问题。它将以智能化的养殖手段,智慧型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物流的产销渠道,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颠覆性的产业革命。
智慧渔业是建立在集约化、规模化的基础上。它的宗旨应该是逐步将现有的分散的自然养殖水域归还于天然,将人工养殖还原于生态增殖,让自然水域以发展休闲渔业为主,以保绿水青山的常态化、长久化发展。智慧渔业以建设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现代化、自动化水产养殖工厂(渔场)为主,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或不太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荒滩荒地,目标是将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智慧渔业不仅局限于养殖技术的科技创新,它是现代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是传统渔业与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基本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相比,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滞后。智慧渔业是工业化、数字化渔业的全面升级,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水产养殖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人工智能实质就是能自编程的计算机,它能够在渔业大数据,云计算基础上,让渔业机械装备开眼看世界,像人一样独立思考,集成种业、养殖技术、水质监测、环境监控、智能增氧、智能投喂、鱼病防治,直至后期的水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功能。运用数据分析手段,改变传统渔业经验养殖、人工操作的现状,大幅降低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效率。
人工智能的潜力是无穷的,它一旦赋予水产养殖产业,改变一触即发。中国的渔业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的世界,智慧渔业的水产养殖模式是建设渔业科技强国的必然发展趋势。
智慧渔业养殖模式落地三要素
人工智能适用于水产养殖,即在渔业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渔业在水产养殖产业落地,实质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场景的被复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细分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庞大市场中的一部分,前景广阔。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渔业养殖模式应用落地三要素:大数据、算法和知识(技术)、市场(应用场景)。
中国渔业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研究,将对智慧渔业产业模式的创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场景都随时随地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庞杂却拥有巨大信息的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优渥的土壤。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能非常方便的把这些数据存储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最佳模型,最后应用到产业中去。渔业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优势,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渔业的核心组件,是产业化模式落地的基础条件。
有了更多的数据,还需要更强的计算、更好的算法、更好的软件,才能保证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应用落地。渔业大数据平台,算法,软硬件计算资源要素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水产养殖机器装备的学习速度,更决定了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落地的前进步伐。
我国目前拥有近千万公顷的养殖面积,每年的水产养殖产量约五千万吨,渔业总产值已超过1.2万亿元。这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我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在某些细分领域已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但是在渔业生产水产养殖领域还处于数字化监控的初期研究阶段,距智能化、智慧型水产养殖模式的落地应用尚有很大距离。但有庞大的市场为支撑,水产养殖智慧模式的产业升级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面临问题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技术作为参考借鉴。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明确指出:“把打造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作为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渔业水产养殖将是现代水产养殖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的首选。
国家的战略支持和政策导向,是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重要保证。一个全新产业模式的产生和完善,并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来实现的。当市场制造出这种产业模式的需要时,如果国家的科研体系和创新机制的改革滞后于这种需要,就会对创新研发和模式引领起到约束作用。国家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将明确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出清晰的路线图,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探索最佳的建设路径,少走弯路。国家渔业政策的改革可以释放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创新活力,加快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创新落地。
创新科技人才短缺是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最大短板。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是融合水产养殖技术、养殖工业化装备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创新技术,需要全方位的创新人才,特别是精通多种技术的一体化高端人才。而我国目前在水产养殖一线的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较低,高端复合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水产养殖的科技人员也远远满足不了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需求。需尽快推进人才计划,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投入。
任何科技创新的产业模式都离不开资本的介入和保障。引导国内外资本有效地进入到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科技创新中来。国家科研资金、风险投入基金、民间社会流动资金等等,都是引导的资本对象。
在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方面,我们要做的是:明确总体思路,探索建设路径,政策扶持引导,推进人才计划,有效资本进入,不断强化对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新模式的支撑作用。
智慧渔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也需创新
一般来说科技成果推广应该是先有成果再有推广。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市场和消费并不是依靠推广和营销来实现的,而是创新开发出来的。实际上科技创新过程就是成果推广的过程,科创人员就是成果推广的参与者。科技成果推广人员只有切实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才会取得科技成果推广的最佳途径。科技创新能够创建新的产业模式,成果推广也要与时俱进,开辟新的推广模式。
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必须提升到建设现代化渔业生产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层面来进行。彻底摆脱所谓立竿见影的短期盈利的思维模式。当然,任何科技创新成果最后都要通过市场流通和商业化运作来实现并落实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效落实,可以更快地促进创新产业模式的成果落地,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分享创新成果转化产生的利益,从而激发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产、学、研、推、商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全国渔业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大会提出的“智慧渔业,创新驱动,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