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18刘彩平陈利婷
刘彩平 陈利婷
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负责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动脉或颅内动脉发生狭窄甚至闭塞而造成局部脑组织代谢障碍, 引发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1]。脑卒中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肢体麻木、意识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一旦发病后, 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2,3]。大多数中风患者由于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 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 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风患者的治疗难度大, 治疗后极易再次复发, 并常常合并有多种并发症, 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4]。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综合科进行诊治的80例中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2例;年龄49~91岁, 平均年龄(68.16±12.41)岁;病程1~35 d, 平均病程(17.42±5.13)d;脑梗死患者28例, 脑出血患者12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年龄 50~92岁, 平均年龄 (69.27±11.83)岁 ;病程1~35 d, 平均病程(16.93±5.24)d;, 脑梗死患者29例, 脑出血患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风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按照每例中风患者的性格特征、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和经济收入情况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及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掌握其心理需求, 认真对其疑问进行详细的解释, 及时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②认知干预: 向患者和其家属认真介绍中风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 使其深入了解自身的疾病情况。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睡前切忌饮用咖啡或浓茶等饮料, 以防影响睡眠;晚餐的时间尽量早,与睡眠时间应间隔时间>3 h为最佳, 且进食应适宜, 不能过饱, 睡前用温水泡脚20 min, 并饮用一杯热牛奶。④行为干预:指导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家庭支持和关怀, 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 制定有效且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 采取主动或被动训练(站位平衡、四肢关节活动训练、上下楼梯以及坐位平衡)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⑤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主动协助患者办理各项出院手续,提醒患者密切观察自身身体情况的改变, 指导其按时进行复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①治愈:经过治疗后, 患者原有的症状完全消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正常;②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原有的症状基本改善,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轻度异常;③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原有的症状基本减轻,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有所缓解, 不影响工作及生活;④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均未出现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0例, 显效17例, 有效10例, 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7例, 显效12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 P<0.05)。
3 讨论
中风是心脑血管疾患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大多数中风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中风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如失语、偏瘫以及意识障碍等后遗症, 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 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5,6]。中风患者因为常常合有多种并发症, 机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极易出现过重的思想负担, 因而必须对患者开展重点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全面护理方法, 不仅对患者自身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关注, 而且关注患者的行为、心理、环境、认知和感情等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发挥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临床目的[7-10]。本研究对中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认知感与、饮食护理、行为干预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知, 对中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