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彩和墨彩描金陶瓷装饰
2018-01-18吴星明
/吴星明
墨彩,“瓷器装饰方法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时期,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上绘画,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与水墨画的效果相似。所以又称之为彩水墨画。”(《中国古陶瓷图典》冯先铭主编)
墨彩,在陶瓷装饰中属釉上彩,康熙中期传入宫廷,雍正、乾隆时得到迅速发展。
墨彩,在陶瓷装饰工艺中,最初只是辅助工序,用于勾勒纹饰轮廓。雍正时期创烧的墨彩瓷画,使之成为陶瓷装饰彩绘艺术的主角。
墨彩彩料,由最初依赖进口逐渐演变为宫廷造办处自制。有文载:“康熙时期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山水、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清末、民国时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时制品精美”。
墨彩描金,是在墨彩的画面上再用本金(黄金细末)线条加以描绘装饰和“结果(陶瓷术语即在着装上画纹饰)”,需要两次烧成(完成墨彩画面,入窑;再在墨彩画面上描金,再入窑),工艺非常繁杂。其主要特点是:“用色少、效果好、变化多具有同五彩缤纷的粉彩瓷同样的魅力。在黑(艳黑料)白(瓷质)红(矾红)金(赤金末)中,黑与白取得了明度的两端,反映很强的明度对比。红的明度居于二者之间,既丰富了明度变化,又起着黑白的过渡与调和作用。金色反光敏锐,明度变化范围很大,有时比白的亮,有时甚至比黑的还暗,是明度对比的活跃因素,也是调和因素。四个颜色性质不同的四种明度对比充分、明确,有表现力,在一定的距离内看不易出现含糊不清的明度安排。所以墨彩描金有远看金,近看线之说。”
墨彩描金装饰技法多用于人物瓷画,有时也会出现在花鸟瓷画中,仅用黑、红、金三色作画,且多以黑为主色,红为辅色。艺人们巧用黑、红两色的深、浅、浓、淡,以及黑与红调和获得的过渡色(麻色亦称赭色),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加之金色的妙用,其纹饰呈现出来的精气、富丽之质无与伦比。
墨彩描金,在皇朝终结,官窑关张后,由于工艺要求高,费工费时难出活,愿意学习和运用这一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到了民国初期,其技艺几乎失传。
让墨彩描金再生的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墨彩艺人周湘甫先生。民国晚期,周先生偶然接触到了一块晚清年间留传下来的墨彩描金瓷片,并被墨彩瓷画呈现出富贵之气的墨彩描金技艺所征服,开始痴迷研究其装饰技法,尝试以新彩颜料(民国时期流行的颜料)反复配制绘画试烧,经过多年的效仿研究,挖掘整理,终于获得其工艺真谛,拯救了濒临失传的宝贵技艺。与周湘甫同期的墨彩描金代表人还有雷火莲、李盛春、吴原青等,他们都为墨彩描金技艺的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传统工艺,国立艺术瓷厂先后选拔了夏忠勇(1 9 5 7起师从周湘浦)、李文跃(1984年起师从雷火莲)等年青人跟老艺人学习,这些年青人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不仅全面传承了墨彩描金工艺,而且还与其它工艺相结合,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夏忠勇根据清代文学家孔尚任著写的传奇剧本《桃花扇》的剧情,创作墨彩描金《桃花扇》时,为了让画面的气氛更贴近现实生活,他将粉彩工艺中的“水点桃花”技法与墨彩描金工艺结合,呈现出了别样的视觉效果。
为了让大家能更准确地理解夏先生的创作意图,我们先来读一下《桃花扇》原文:
“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甘剺面以誓志,亦事之细焉者也;伊其相谑,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缄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
夏先生准确地把握了李香君美貌端庄、典雅高贵、善良正直的本质,用墨彩描金技法描绘“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的李香君,淋漓尽致地再造出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衬景桃花,则以粉彩呈现,以“水点桃花”之技法点染,粉润欲滴。人面、桃花艳红相映。
夏先生的墨彩描金《桃花扇》,画面唯美,技艺精湛,传承中有创新,不可多得。
再比如,李文跃在熟谙墨彩描金技艺后,没有止步于传承,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让“墨彩描金”技艺出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经过思考,李文跃提出了将“粉彩”和“墨粉”融合的新思想。经过反复实验之后,既有粉彩瓷的粉润柔和,又有墨彩瓷的清丽雅致,在高温窑变后色彩更丰富、画面更灵动的“粉墨彩瓷”诞生。
李先生首创的粉墨彩《老子出关图》瓷板画,“一改传统粉彩人物背景繁复的旧习,把一老一小两个人物绘于不着背景的画面中央。以粉彩技法工笔勾画重彩敷色人物,以墨彩绘出翘鼻扬尾的青牛。神采奕奕的人物、形神毕肖的青牛,两种不同的瓷画技法,让简单的画面渗透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此作一问世便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世人为之赞叹”。
李先生还以粉彩玛瑙红和墨彩结合,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创作了粉墨彩《唐人诗意图》系列瓷板画,把国画笔墨意趣融入到瓷绘装饰中,创新了诗意画。
目前,景德镇的墨彩瓷画,分为两类:一类纯承传统;一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随时代变化,将新时代的新思想、新元素注入其中,不断适应发展中的艺术审美观念。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墨彩瓷画能从清朝开始直至今日还那么倍受世人珍视,与热爱墨彩瓷画创作的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分不开。
笔者在众多的陶瓷传统工艺中,也像前辈一样,选择了传承墨彩描金技艺,虽然这门技艺对从事这项工作的艺人来说,要求比较苛刻,但也无所畏惧,因为,欲览众山小,必须登泰山。笔者的目标是:像前辈那样,不仅能熟谙墨彩描金技艺,创作出高品位的瓷画,而且,要博学,力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成为让墨彩描金之树蓬勃、茂盛、长青的大队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