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18程冰
程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平均年龄(53.28±6.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53.59±6.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 护理人员主要做好手术医师配合以及术后的患者巡视工作。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①健康宣教:大部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都进入疾病中晚期, 所以很容易出现否认、恐惧、焦虑心理, 形成身体、心理、经济多重压力。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 由于不了解手术, 担心手术的安全性, 担心自己无法负担手术花费, 都容易出现负面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确诊后及手术开始前针对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以及性格等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就疾病、手术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术前配血准备、训练床上大小便、肠道准备、术后禁食时间等, 讲解手术预期效果、预后, 介绍同类型治疗成功病例, 帮助患者的疑惑、担忧心理得以缓解, 提升信心。②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手术开始前要完成血型、凝血四项、肝肾功、心电图、胸透、血尿粪常规等常规检查, 对症处理患者合并症。另外要做好肠道准备, 具体需要在手术前3 d进食半流质使用, 2 d进食无渣流食, 给予庆大霉素以及甲硝唑等肠道抑菌药, 通过口服甘露醇和葡萄糖盐水的混合液进行肠道清洁。
1.2.2术后护理干预 ①体征监测:对术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间隔30 min进行1次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的测定, 持续5次左右延长为间隔1 h测量1次, 之后随着病情稳定程度合理延长间隔时间。对留置的各类引流管进行妥善安置, 对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创面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 对患者24 h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②体位护理:等到患者麻醉效果消除后6 h, 用枕头将头部垫高, 间隔2 h翻身1次, 第2天等到病情平稳转为半卧位, 方便腹腔引流, 也能进行术后坠积性肺炎的有效预防。③结肠造口护理:开放造口之前, 利用生理盐水纱布外敷, 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术后2~3 d将造口开放, 保持造口一侧向上的侧卧体位。通过塑料薄膜隔开腹壁切口和造口, 避免流出的稀薄粪便对切口形成污染而出现感染。造口袋在更换时对临近皮肤进行清洁, 涂抹氧化锌软膏, 避免皮肤出现糜烂。拆线后每天进行1次扩肛处理, 避免造口变得狭窄。
1.2.3出院护理干预 ①饮食指导:等到肛门排气后进流食, 没有副作用后进半流食, 1周后进少渣饮食, 2周后进正常食物, 食物以丰富维生素、无渣、丰富蛋白及热量为主。②造口护理:出院后间隔1~2周进行1次造口扩张, 坚持2~3个月, 叮嘱患者每天排便, 及时到医院处理排便困难或者造口狭窄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瘘、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7.56±2.13)d, 对照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10.28±2.58)d;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1.36±2.26)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4.67±3.01)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388、7.0035, 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2例出现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4例出现切口感染, 2例出现呼吸系统感染, 1例出现肠瘘,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6,P<0.05)。
3 讨论
常规护理的实施没有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以及护理需求, 更多是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开展护理, 这就使得护理可能存在一定盲目性, 无法保证护理有效性, 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恢复[2-4]。通过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强调在分析患者实际需求基础上开展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其中通过术前的健康教育以及手术准备能够使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5-7];通过术后及出院时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减少康复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提升康复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 通过手术前后多种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8-10]。本研究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 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术后康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保证手术安全性, 值得推广。
[1] 赵华丽, 孙明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基层医院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7):492-494.
[2] 彭有平.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护理探析.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5):2498-2499.
[3] 洪济荣, 蒋艳丽.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手术中肠道清洁临床护理40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7):935.
[4] 孙萃影.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3):224-225.
[5] 陈丽群, 毛小英.护理干预用于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8):1021-1023.
[6] 陈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当代护士, 2017(1):54-55.
[7] 高亚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2):1-3.
[8] 刘俊芝, 冯娜.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6):864.
[9] 杨秀英, 张大威, 邵弘, 等 .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152-154.
[10] 郭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0):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