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理论社团供给侧改革探析

2018-01-17卢国维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供给侧改革高校

【摘 要】本文论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的高校理论社团供给侧改革,分析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理论社团自身发展需求的变化催生了高校理论社团需求侧的变化,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模式为例,提出通过“一条主线”,明确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两大平台”,拓展理论社团的宣传路径;“三项内容”,框定理论社团的学习范围;“四个结合”,加强理论社团的育人实效;“五类形式”,丰富理论社团的学习氛围;“六大成果”,夯實理论社团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  理论社团  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89-03

高校理论社团,在本质上是以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满足在校大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供给侧改革”成了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在新时代解决发展瓶颈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思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5、8期刊登了辽宁大学孙英教授等专家学者将“供给侧改革”思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高校理论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第二课堂、重要补充和‘青马培养基地”,也应积极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理念,以“需求侧”的“变”为导向探索“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满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呼唤。

一、高校理论社团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意蕴

“供给侧改革”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但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渐地演化为一种系统的、唯物的、辩证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供给侧改革”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关系把握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三个方面。分析问题的客观性,是指在“供给侧改革”思维方式注重从需求侧的变化来分析事物存在的原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精准把脉和科学研判,从而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系把握的全面性,是指“供给侧改革”思维方式注重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发展的本质就是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逻辑过程;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是指“供给侧改革”思维方式在分析供需求“变”的基础上,注重从供给侧或者“生产端”入手,强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供给培植发展新动力,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校理论社团发源于“五四”时期,兴起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繁荣于21世纪以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靠接班人。然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高校理论社团的发展因时代而生,也将因时代之发展而发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传利教授从宏观角度剖析了高校理论社团研究的不足,一是仅局限于一地、一校学术社团的总结上,二是研究方法多为抽象的推论和空泛的议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世平教授则从成员素质、活动方式、纪律规章、社团建设等方面对高校理论社团的不足进行了具体分析。高校理论社团供给侧改革的实质,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诉求的需要。大学生是理论社团有序运行的推动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才能使理论社团发挥应有的功效,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其价值诉求是理论社团供给的终端。从价值论角度来看,高校理论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价值和重要使命,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特点及其实质,我们将从理论社团的需求侧——“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如何在适应“90后”甚至是“00后”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社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深刻把握高校理论社团需求侧的变化

高校理论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实现是基于当代大学生这一教育对象价值诉求的深度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对理论社团的主流认知,从而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推进理论社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个体发展需求。个体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参加理论社团汲取丰富营养、满足价值诉求、提升理论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整体期盼,是参与意识、兴趣和动力的总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拥有较高知识文化的群体,他们眼界开阔,关心时政,善于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对参与理论社团的实效性有着较高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参与动因积极明确,调查数据显示97.1%的学生加入理论社团的目的是“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二,要求理论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说教式”或者“灌输式”的理论课堂讲授活动不感兴趣,而对学生自我组织自行参与的活动,如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百色红色之旅”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调查数据分别占16.43%和82.12%。第三,要求理论社团监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4.78%的学生建议理论社团要制定专门的“学习手册”和“成长手册”,38.16%的学生认为要建设理论社团的网络宣传平台和橱窗宣传栏,扩大理论社团的影响力,37.05%的学生则建议理论社团出版会员的学习成果或者学习心得的报纸期刊,录制理论社团经典的视频学习成果,便于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第四,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内容要求多样化,12.56%的学生认为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及其基本原理,75.47%的学生认为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12.07%的学生则认为要重点学习国内外、区内外最新发展形势。总之,当代大学生有参与理论社团的积极性,他们希望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学习内容、监督举措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大学生经过高校理论社团的学习和实践对社会人才要求的满足程度,同时理论社团作为一种红色文化是否在校园文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体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既明确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指出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核心。高校理论社团要围绕“德”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回答了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保证“四为”的实现其根本是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办学方向。高校理论社团作为重要的政治社团,其核心与使命就是要为“培养人”服务,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甚至是起到引领作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彰显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方向。

(三)社团发展需求。社团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高校理论社团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彰显自身独特的理论特质和鲜明的内涵特色。第一,坚定的政治性,这是理论社团区别于其他任何社团的本质规定,在定义概念、指导思想、宗旨章程、内部成员思想觉悟、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强势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展现出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倾向性。第二,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社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积极主动学习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脉搏与基调。第三,知行的统一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理论社团借以维持生存发展的保证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实践提升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是理论社团的基本特征也是巨大优势。第四,发展的持续性,理论社团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精髓,又灵活运用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性进程中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校理论社团需求侧发生的变化,将“供给侧改革”思维与高校理论社团发展建设模式机制结合起来,增强理论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功能。

三、典型案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模式

要有效解决高校理论社团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高校应该积极研究理论社团需求侧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推动供给侧的改革,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短短2年的建设,已从一个新生社团蜕变为在校园文化中较有影响力的“十佳社团”之一,其开展的活动频频被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报道。从成立至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建设的区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探索形成了“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项内容、四个结合、五类形式、六项成果”的发展模式,鉴于此,我们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模式,以期对如何突破理论社团发展瓶颈、走出发展困境、提高教育实效提供有益启示。

(一)一条主线,明确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在社团章程中明确以学习、宣传、研究、追随、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宗旨,坚持问题导向和育人导向,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将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作为己任,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结合社团实际、学校实际以及国内外时事政治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紧密围绕这条主线,例如2016年主要围绕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开展研读《苦难的辉煌》和《喋血湘江》等相关活动,2017年主要围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南昌起义90周年、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等重大事件组织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由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直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这从根本上保障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相关活动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实现,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发展规划进行战略谋篇布局和顶层设计,真正突出了理论社团思想的引领性、坚定的政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二)两大平台,拓展理论社团的宣传路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对外宣传的主要路径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之家”线上宣传平台。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通过公共建站网络平台——“凡科”建立自己的线上宣传平台,该平台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会员注册、新闻浏览、学习天地、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图片集锦、指导老师风采、会干风采等,还配备手机版浏览功能,提高了会员的学习便利性、积极性和实效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积极将活动新闻推送给学校官网和微信,2017年共推送30余篇,其数量远远超过二级学院团总支,大大提高了协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之家”线下宣传平台。经过学校批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在教学楼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之家”研究基地,将协会章程、组织机构、部门规章、活动风采等内容上墙,并融图书收藏、学习研读、探讨交流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凝聚会员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场所。

(三)三项内容,框定理论社团的学习范围。学习内容是一个社团性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具体的学习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最新成果)、国内外时事政治。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让会员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观点,深刻理解跨越近两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依然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从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让会员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重点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从而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個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培养会员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方法论分析时事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围绕这三项内容,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开展了诸如解读《共产党宣言》、“两会”手抄报、百色“红色之旅”、学习“十九大报告”等活动,实践证明,这三项内容层层递进相互结合,既回归本来、不忘初心,又着眼当下、结合现实,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四个结合,加强理论社团的育人实效。理论社团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除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外,还要积极同其他党团组织、志愿服务、思政课等相结合,增强育人合力提高教育实效。经过两年来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主要同以下四大育人载体相结合。一是与二级学院党团活动相结合;二是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四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在“四个结合”育人模式的指导下,开展忻城麦苗班志愿服务、百色“红色之旅”实践活动、手抄报研读学习等活动,获得良好教育效果,不仅弥补了第一课堂和单一社团活动的局限性,而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更加宽广,内涵更为深刻。

(五)五类形式,丰富理论社团的学习氛围。什么样的“形式+内容”是任何一个社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理论社团尤为如此,既不能单一、枯燥、乏味地解读马列主义,只重内容不重形式,更不能一味开展说、唱、玩、跳的娱乐性节目,荒自己的田,种他人的地。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在建设实践过程中归纳了五种会员较为喜爱的活动形式,分别为专题讲授、成果分享、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和视频欣赏。第一种活动形式的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会员,后四种活动形式则是以会员为主体,为推动会员主动自觉学习、增强会员沟通交流、提高理论修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六)六大成果,夯实理论社团的发展基础。丰富的学习成果不仅是社团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社团文化的集中展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对学习成果的凝练,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制度规章、新闻报道、会员学习手册、会员成长手册、视频纪录片、报纸期刊等为主的六大学习成果。“制度规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会员管理、活动组织、换届选举、经费使用、奖励惩罚等内容;“新闻报道”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之家”线上平台和学校官网、微信报道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相关活动;“会员学习手册”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指导老师、协会顾问根据实际编制的会员主要学习内容;“会员成长手册”主要是记录会员思想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视频纪录片”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实践活动编辑为视频材料,并作为对会员进行再教育的直接素材;“报纸期刊”主要是将指导老师、协会顾问的学习成果以及会员的学习心得进行整理并在协会内出版,以供内部交流学习。这些学习成果始终以“一条主线”为核心,采取“五类形式”围绕“三项内容”,以“四个结合”为抓手,通过“两大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为扎实推进高校理论社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2]郭世平,邹世斌.学习型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

[3]张宝君.“精准供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反思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

[4]卢国维.理论社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广西教育,2018(1C)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供给侧改革高校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