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

2018-01-17廖灵专潘芳清

现代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越南语对比汉语

廖灵专 潘芳清

摘要: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分析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或多或少我们能了解到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就会反映出两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汉语作为中国人所使用的语言与作为越南人所使用的语言——越南语也不例外。因此,就汉语与越南语进行的对比工作有助于揭示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汉语 越南语 动物成语 文化 对比

一、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对比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汉语长时间的影响下,大量汉语词借入越南语里,其中也有不少汉语成语被越南人借用,成为越南语成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两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某些方面的认知也有所不同。从汉语和越南语中的动物成语就可以看出两国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之处。

汉语和越南语中的动物成语,都是借用动物的形象来比喻或评价人们生活中所遇到或看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特点,并且许多动物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然而,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有的动物的名称带有贬义,有的动物名称却带有褒义。其实,动物之所以有褒贬之义,是因为被人类冠以或寄托感情。换句话说,某种动物若是得到人们的喜爱,就会被赋予褒义的感情色彩。反之,如果被人厌恶的话,就会被赋予贬义色彩。人对动物的情感是属于主观的,多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信仰。例如:众所周知的“狗”,在西方文化是“可爱、忠诚”的代名词。但是在东方文化里,“狗”大多数都与卑鄙、贪婪、不知耻辱等词语相联系。

本文从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宋永培、端木黎明编辑的《汉语成语词典》中统计出823条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从越南胡志明市出版社出版,由阮力、梁文坛编辑的《越南成语》中统计出459条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根据已收集与统计的数量,我们将其分成了6组(如下表所示):

下面我们就汉、越动物成语中共同出现的一些动物形象,结合成语的褒、贬色彩进行考察,借以分析两国人民对各种动物的认知与文化观念。

二、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由于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不同,因此,有些动物的名称相同,但是它们的文化内涵有不同。第一,有些动物的名称一样,但是中越两国的文化;第二,同一种事物或现象使用不同的动物成语来描写。不同的文化对待每种动物的态度不同,动物词便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牛”在中国文化中“老黄牛”“孺子牛”的说法都是褒义的。在中国,“老黄牛”是农民劳作的伙伴,它具有吃苦、耐劳、奉献等精神。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句话表现出了牛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在越南文化中“牛”却有负面的联想意义,用来比喻“笨、悖逆”。例如:“Ngu nhtr bo”(笨如牛);“Dau bo au buou”(愣头愣脑)。

中国人认为“兔子”的象征意义和它的生活习性与生活技巧密切相关。兔子随时都靠灵敏的听觉和视觉来探测周围的动静,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兔子先是一动不动,精待其变,如果真有危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飞奔而去。因此,中国古代就有了“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说法。于是兔子象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容易受到惊吓的品性。而且兔子善于挖掘复杂的洞穴,于是还象征着具有迷惑性的人,或者有多种应急能力的人。兔子高度的繁殖力成为色欲和生育能力的象征汉语中关于“兔”的成语有“兔死狗烹”、“守株待兔”等。在越南语,“兔”的象征意义是胆怯,如:“Nhat nhu tho(e)”(胆怯女Ⅱ兔)。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马”是游牧民族的象征。“马”在汉语中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象征。“马”还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人才。因此,“马”对中国人的文化风俗有深刻的影响。谈到“马”,人们常常联想到“马不停蹄”“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成语。在越南,“马”常用来形容性格很坏的人,如:“Ngu a non hau a”(好踢之驹),“Nhu ngua bat kham”(不堪之马)。

三、对中级汉语水平(B1级)的越南学生汉语动物成语的教学

(一)汉越成语的教学

可见,以上汉语词及成语大部分是与其对应汉越词的词形对应。从这个层面来看,可能有的人会认为与汉越词形式相同的汉语词数量多就会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越互译时带来正迁移。但是,汉语词与其对应汉越词除了形式上有异同之外,它们之间的词性、词义也有所不同。

为了了解越南学生對汉语成语的理解能力,我们把30个汉越成语直接列出(与汉语成语语素完全对应的汉语越南语10个;与汉语成语语素不完全对应的汉语越南语10个;与汉语成语语素完全不对应的汉越成语10个),让学生翻译成其对应的汉越成语。根据学生翻译的具体词语来确定哪种汉越词会在学生学习汉语时起正迁移或负迁移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可知,越南语和汉语成语的异同之处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干扰。越南学生把汉越成语翻译成汉语的错误率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B1级汉语水平对汉语成语的掌握非常有限。值得注意的是,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翻译时,对“与汉语成语语素不完全对应的汉越成语”的翻译错误率相当高,超过50%。

与汉语成语语素不对应的汉越成语也给学生带来负迁移作用。学生从越南语的成语对译成汉语成语,习惯直接转换汉越南语素成汉语语素,造成“半汉半越”的成语。例如:把chi cong votu、mon dang ho doi、thien binh van ma分别来自汉语成语大公无私、门当户对、千军万马。但是,学生总按照汉越南语素翻译,分别译成至公无私、门灯户对、千兵万马。

证明,语境对语文有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语境下,学生受语义和语法的干扰而翻译不准确。如果学生对汉越词与汉语词词义的不同之处掌握和分辨得不好,就更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如果能掌握这些特点,就容易教授汉语成语,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好汉语成语并准确地运用。

(二)汉越动物成语的教学

动物在中越两国人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包含动物构词语素的成语寓意深刻、象征性强。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因而对动物的感受和联想不尽相同。成语的语义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从字面上是无法理解的。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动物成语时容易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

总而言之,动物在中越两国人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动物构词语素的成语寓意深刻、象征性强。由于两国人民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对动物的感受和联想不尽相同,汉越动物成语的概念意义与比喻意义等方面也有所差异。语义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也导致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动物成语时容易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

将汉语和越南语动物所反映出的文化背景与其所运用的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去认识中、越两国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方面来看,中越两国人民对很多;动物的感情色彩是相似的。汉语和越南语的动物成语还反映出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属于“同中有异”。对越南汉语学习者和中国的越南语学习者来说,细微的差异往往容易造成混淆,产生偏误,因而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辨析,做到准确应用。

猜你喜欢

越南语对比汉语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关于越南语国语字书写规范化的几个?问题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初级阶段越南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研究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汉语与拼音
越南语中常见的拼写错误原因分析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