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治理的相关思考

2018-01-17杨松

经营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治理国有企业改革

杨松

摘 要 历经40余年的探索,我国国企改革硕果累累,为我国经济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我国国企治理受限于国企历史发展、自有特性和我国国情等因素,公司治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国企治理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治理 策略

一、我国国企改革的必要性与发展路径

1978年至今,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40年的摸索前进,国有企业见证了我国从资源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向世界工厂转变的整个历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企持续多年的自我改革,国企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一环。一方面,相较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后我国国企逐步与市场接轨,生产的商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品种多样的商品大大地豐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改革大大减少了以前吃“大锅饭”的情况,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国企的运营效率与盈利水平。[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国有国营放权让利与股权分置改革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纲挈领地建立了目前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体系,为我国国企的改革工作提供了思路。

二、目前国企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股权结构逐步多元,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受限于历史发展、自有特性和我国国情等因素,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依旧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国企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为我国国企增添了较多除国有资本外的新鲜血液,但国企的主要股权持有者依旧为国家,一股独大导致国企内部政治氛围浓厚,非国有资本在国企中几乎丧失话语权;另一方面,国企董事会主要成员来自国资委,这直接导致国资委既可以通过董事会对企业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职能,又可以以政府部门的名义向企业下达行政指令。[2]第二,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在经理层的选择方面,国企经理大多由国资委选派而非从市场选聘,企业家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在激励方面,国企普通经理人员薪酬与高管形成强烈反差的同时,缺乏股权等激励措施;在约束方面,国企经理人按照干部管理方式晋升,缺乏市场竞争压力。第三,所有者缺位,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事实上,国企的真正所有者是人民群众,国资委代表人民群众对国企展开监管,然而由于国企数量众多,国资委难以事事亲力亲为,过长的监督链条导致国企所有者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在国企内部,董事会与经理层重合程度高,权力过度集中,监事会独立性不足,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三、国企改革背景下优化国企治理的相关策略

(一)优化产权监管模式

在当前的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优化公司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优化产权监管模式。一方面,国企应通过上市、重组或者增发股票等方式,积极引进非公有制资本,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建立多元股权结构。在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下,国有企业应更加注重市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不同资本在其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非国有资本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激发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另一方面,国资监管部门在执行产权监管职能时,要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将监管职能与经营决策职能分离,依法依规厘清出资人权利并制定相关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完善企业治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国企要不断完善企业治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国企发展创造更大的动能。首先,在经理层的选聘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改变以往仅从政府官员中选派的传统,不断拓宽国企职业经理人的选拔范围,建立市场化的经理人力资源库,完善经理人选拔标准与考核指标,提高国企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其次,在经理层与职工激励方面,要允许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促进经理层与企业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加大对企业核心骨干的绩效考核力度,对考评优异的经理人员给予更多奖励。最后,在约束机制上,对国企经理人进行去行政化任命,将其工资薪酬、晋升与其行政级别分离,依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决定其晋升与否。[3]

(三)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

通过吸取国外经验,我国国企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国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我国国企在治理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降低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平衡国有大股东与非公有资本股东的比例,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取消独立董事薪酬与董事长的关联,加大对独立董事不作为的问责力度。二是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监事会人员要与董事会人员形成有效制衡,兼顾各方利益,防止一家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

四、结语

在当前国企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国有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政企不分现象、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以及所有者缺位,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产权监管模式、完善企业治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三大措施,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企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管道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弓晓敏.浅论深化我国国企改革的政策目标及实施研究[J].经济师,2018(03):262+264.

[2] 刘云.深化河南国企混改要实现四个结合[J].决策探索(下),2018(01):15-16.

[3] 李维安.国企从企业治理模式向公司治理模式转型[J].现代国企研究,2018(Z1):86-89.

猜你喜欢

治理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