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2018-01-17张慧

经营者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化

张慧

摘 要 文本在分析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10~20年的杭州未来产业的培育总体思路及重点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国际化 城市大脑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促使杭州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推进面向前沿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占领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助力杭州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杭州对接硅谷、洛杉矶等国际创业城市,加强创新资源交流共享,打造世界级创新之城的重要推动力。

一、杭州“未来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7年杭州信息经济的增加值达3216亿元,增长21.8%,高于GDP增速1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占GDP比重为25.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增长36.6%,增速连续7年保持30%以上,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增加值增长31.9%,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5%、27.8%和24.9%。当前,杭州已集聚阿里飞天、YunOS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ET,大华股份的人脸识别技术,海康威视的5G车联网,安恒信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趣链科技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浙大中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DCS)等引领性创新成果,杭州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在智慧应用方面,杭州“城市大脑”领先全国。2018年5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正式发布,计划到2022年,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将在交通、平安、城管、医疗、环境、旅游、智慧亚运、移动办事等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领域实现“全覆盖”,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杭州智慧医疗、智慧安监、智慧物流等领域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实现普及,成为领先全国的无现金城市。

2016年,杭州市对外发布《杭州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在未来10年,杭州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等六大产业作为重点,并针对性地开展新能源汽车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发展等专项行动。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在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在生命科学方面,通过规划建设医药港小镇、生物医药高新园、开发区生物医药小镇、未来科技城生物医药谷等特色产业平台等,华东医药、贝达药业、民生药业、迪安诊断等杭州本土医药企业一一涌现,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多层次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工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杭州市规上医药工业总产值507.9亿元,同比增长22.9%,规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幅为21.2%,成为拉动杭州市经济增长贡献度第二的行业,仅次于计算机通信业。目前杭州医药港已有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辉瑞、默沙东、吉利亚、礼来等7家全球排名前10的医药巨头落户,50多个产品正开展临床试验,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在新能源方面,杭州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尤其是杭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杭州未来产业的发展在较多领域与全球同步,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当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区域产业和项目竞争愈发激烈,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凸显,持续保持信息经济先发优势和引领发展的压力陡增,杭州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距离新时期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创新提升、做大做强,任重道远,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感,抢抓机遇、主动布局、狠抓落地,抢占发展制高点。

二、杭州发展未来产业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全球科技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转型机遇,以加快未来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筑技术、产业、应用相融合,人才、制度、环境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努力将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围绕《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要求,力争经过10~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将未来产业发展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展开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

面向未来,杭州未来产业可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五个领域。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芯片、未来通信网络、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与服务、区块链技术与服务;在先进制造领域,发展智能装备与产品、网络协同制造、工业物联网;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新型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设备、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在新材料领域,发展先进电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发展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智慧能源。

三、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未来产业“1+X”发展规划和行动纲要,构建政策领先优势。立足杭州产业基础和优势,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重点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布局,根据未来产业各领域不同的发展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类、分步制定并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形成“1+X”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和实施多元化扶持方式。加快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整合和優势配置,进一步突出各区、县(市)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区县(市)扶持为主、市给予配套支持的方式,形成共同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组织实施和优化要素供给,提供精准配套服务。成立杭州市未来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未来产业的发展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规划政策、推进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和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部署实施。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两大国家级示范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未来产业领域科技、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的集聚,并优化配置组合。探索建立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统计核算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与考核,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加快政府产业基金的投资运作,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对未来产业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为未来产业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初创企业的培育,加大支持力度。做好未来产业相关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平台、重大项目布局与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的衔接,积极鼓励盘活房地资源存量,用于未来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确实需要占用农用地且符合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准入条件的,优先纳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重点保障。

三是精准引进和培育未来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集聚。发挥和利用好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等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硅谷人才工作站、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等平台的载体作用,加大对未来产业领域“高、精、尖”,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出台未来产业各领域的专项人才政策,进一步强化信息领域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创业团队和企业。通过杭州学堂培训、“杭州工匠”等多种途径,切实强化对未来产业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若干未来产业领域中,培养高水平未来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鼓勵院校、培训机构开设未来产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鼓励并引导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与全球顶尖未来产业领域研究机构的合作互动。

四是提升产业引领创新能力。加强未来产业领域的高水平学科和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围绕未来产业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建立并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互联网双创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划的制定,掌握发展未来产业的话语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提升其辐射带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鼓励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未来产业领域的各类创新大赛、路演、论坛、沙龙和讲堂等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搭建平台。

五是构建高端高效的产业体系。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升核心基础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和系统集成水平。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知名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设立重大产业和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专项。加快关键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的产品创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新业态,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未来产业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在制造业、农业、商业、物流、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

六是打造以“两廊三区N小镇”为核心的创新空间,推进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两廊三区N小镇”即以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重点,以杭州高新开发区、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发展主平台为支撑,以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硅谷小镇、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微纳制造小镇、西溪谷区块链小镇、萧山未来智造小镇、万向区块链创新聚能城、大江东航天航空产业园等特色小镇建设为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地认定并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未来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和鼓励各区、县(市)加大对现有产业发展平台的整合改造力度,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未来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特色发展。全力推动与国内外未来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各类优势资源的开放共享,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赋能,加快构建产业链整合延伸、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智谷互联网科技创新研究院)

猜你喜欢

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增强仲裁国际化水平 提升中国仲裁影响力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真正的国际化
国际化教育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