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刻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浅析
2018-01-17刘静远
摘 要:奉贤刻纸技艺是自古流传的纸艺技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真正领略奉贤刻纸的精妙技艺,傳承与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这门民间艺术逐渐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社会影响力,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政府财政力量的扶持和保障等方面论述了刻纸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刻纸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
一、历史渊源
奉贤乡土纸艺是上海奉贤区自古以来流传着的一种纸艺艺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多彩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奉贤刻纸是从民间剪纸花演变而来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上溯可至清朝雍正四年。这种民间剪纸艺术曾经在青村镇地区流传广泛,其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线条明快丰富,构图隽秀优美,它以家庭传授和拜师学艺得以传承,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它的艺术魅力,曾为江南一绝。
二、目前状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文化生态发生着重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裴根泉老人是奉贤刻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因作品《八仙过海》而名盛一时,但遗憾的是,这位才艺出众的刻纸高手只留下了令人称赞的刀迹,他的后人没接过他手中的刀,他的门下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没有一个继承手艺的传人。这也是许多民间老手艺人所面临的同样的尴尬和可悲的现状。代代相传的刻纸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观念的转换和习俗的改变,依靠刻纸谋生的艺人被迫该行转业,刻纸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在走访调查了奉贤当地的群众后,我们了解到奉贤刻纸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传播范围并不广泛,奉贤居民有很多都不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甚至我们还发现,与刻纸传承人同在一个村子的人都不了解这一技艺,由此可见刻纸传承情况十分严峻,刻纸文化日益衰微。
奉贤刻纸这项民间艺术现在已经处于断层状态,那些曾经拿过刻刀的老艺人,因种种原因退出了刻纸队伍,不再从事刻纸行业。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不愿意学习刻纸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传承下去,如果不及时保护和抢救,将彻底消失匿迹。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在走访调查了奉贤当地的群众后,了解到奉贤刻纸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传播范围并不广泛,奉贤居民有很多都不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甚至还发现,与刻纸传承人同在一个村子的人都不了解这一技艺,由此可见刻纸传承情况十分严峻,刻纸文化日益衰微。
三、应对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们的保护,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1.加强舆论宣传,调动保护非遗的积极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常抓不懈的大事,须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人民懂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为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自豪,自觉珍惜它。
2.校企结合,让传统技艺得已传承
青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协调,从刻纸自身出发,丰富刻纸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之更好的与时代融合,用古老的技艺演绎时代。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到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后,我们还将与校方开展合作,推动学校层面选修课同刻纸技艺相结合,让刻纸作为一项课程与学校持续传承。
另外,我们将与企业联系,将奉贤刻纸打造成一张奉贤的城市名片,借助企业的手扩大刻纸的市场,提高刻纸的地位及传人的生活状况。裴根泉老先生的刻纸作品现在还有很多被收藏在奉贤图书馆,他的一幅刻纸作品“八仙过海”参加了当时上海市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了创作奖。裴根泉的作品形神兼备、刀法精湛,凡观摩过他作品的人都为之赞叹不已,被他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今后,我们还将与政府部门协商,将更多民间优秀的刻纸作品收录陈列到博物馆进行保护,并开展专项的展览活动。政府应加大财政的投入,广开财源,提高刻纸艺人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基本保障。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加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光大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旅游事业,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
作者简介:
刘静远,男,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非物质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