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的探索
2018-01-17黄冰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涵的嬗变,同时,读者的服务需求也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借助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数据整合和价值创造等功能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优化和创新。对此,必须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到读者服务的实践当中,依靠技术优势来增强读者服务的质量,促进读者服务与读者需求的平衡状态,进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
人类对大数据技术重要性的关注始于2011年,彼时,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创新、竞争与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世界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下,运用相应技术来分析大型数据集将会成为促进新一轮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础”,并预言大数据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2月11日,《大数据时代》一文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宣告了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真正到来。何谓大数据?顾名思义,即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具体来说,就是数据海量性、流程优化性、数据处理高速性、数据挖掘分布式。当下,大数据技术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中,并彰显其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性资源。对于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来说,大数据技术大有可为,尤其是在读者服务模式创新、读者服务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读者微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大数据技术已经发挥出其实际价值。本文拟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内涵和读者服务需求的变化为切入点,对大数据技术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优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的有效对策,为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厚实根基。
对接读者的知识服务需求,实现对读者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全程化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的基本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满足读者知识服务需求的程度。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大大超出了图书馆信息的供给量。由此,必须借助和依托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在数据挖掘和整合方面的强大优势,准确定位读者的知识服务需求和推动知识服务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一、坚持数据驱动,优化读者服务决策
大数据时代,坚持“数据优先”思维,以数据挖掘和整合的结果为依据,实施“数据驱动”,把数据作为制定读者服务决策的首要因素,是优化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路径。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实践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读者的阅读偏好、借阅习惯、借阅记录、检索历史等,这些半结构化的数据在大数据技术未出现之前,很难将其进行归类、整合,更不用说将其作为服务优化的决策依据。然而,大数据技术的到来,能够对读者服务需求进行精准识别和把握,能够对读者的知识服务动向进行准确预测,只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决策中的作用,就能“变废为宝”,转化为读者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时间的科学决策。所以,对于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具备“数据驱动”和“数据决策”意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动态化和嵌入式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知识服务需求。
二、坚持资源共享,拓展读者服务能力
规避“信息孤岛”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功能,实现馆内和馆外资源的共享是优化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在知识丰富的需求上存在着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文化知识求知欲望。对接人民群众知识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仅仅依靠本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是无法满足的,这就需要实现馆内资源與馆外资源的合作共享,尤其是与中国知网、科研机构、其他地市社会图书馆等等进行联合,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储量,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校社合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同时,公共图书馆还要充分利用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在客户端发布资源信息,方便读者即时了解图书馆资源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储存、管理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全方位开放与共享,让读者在大数据技术嵌入的读者服务中体验知识服务的魅力。
三、技术嵌合政策,增强读者服务内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要不断创新技术,以发挥技术在读者服务需求信息预测和价值创造方面的功能。必须看到,技术的创新需要专业化、技术型人才的推动。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优化,亟需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有能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实施“人才资本投资”战略,通过激励性的机制来吸引人才、人性化的管理留住人才、优厚的待遇激活人才,使人才在读者服务优化的实践中能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及时创新的技术来对接读者多样化的知识服务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馆企合作”的方式与高科技企业一同开发大数据技术平台,确保读者的个人隐私和图书馆数据安全,更好地彰显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服务功能。
四、坚持需求导向,实施读者服务营销
在网络化时代,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被慢慢消弭,尤其是物联网出现之后,人民群众通过小小的网络便可以获取更多的服务。具体到知识服务的环节,读者的服务需求也开始向多元化转变,那么,满足读者多元化服务需求便成为图书馆服务能力优化的重要指向。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读者知识服务需求和行为,并对其需求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从更好地推动其成长成才的视角出发,不断更新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个性化引擎、云搜索、云推荐、云推送和个性化用户分析等多元手段,对读者进行服务营销,使读者能够及时感知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更新情况,并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订制服务。这样,公共图书馆必将大大突破传统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推动读者服务实现渐进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春明,李守宏.大数据时代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8):64-65.
[2]高红燕.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新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9):82-84.
[3]张丽君.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4):77-79.
作者简介:
黄冰(1987—),女,壮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