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探讨

2018-01-17蔡佩云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就业教学策略

蔡佩云

摘 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上升。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其国际地位也在逐年升高。职高学校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展开,强调语文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同时,职高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应当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策略;就业

汉语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魅力。语文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职高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更是就业的工具和身心的熏陶工具,为了进一步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的职业教学思想,职高学校要注重语文教学在就业中的应用,必须为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教导学生将有用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对于职高学校学生来说,脱离就业、脱离实际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一、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

职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偏低,职高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许多职高的学生对自身的社会定位不准,缺乏一定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實地的思想,往往眼高手低,这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生有害而无益。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引导,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职业以及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进而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相关专业职业精神的培养,利用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意识,进而培养职业精神。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服务时,利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例子来扩展延伸,让学生明白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通过《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渲染人性的善良以及美好,并告诉学生要勇于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只有团结合作、奋发向上就可能拥抱生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新闻事件、真实案例来进行扩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突出知识性,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数千年,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发展至今,其熏陶学生的品德、情操、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等作用不言而喻。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职高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传统地讲解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如分析文章的字、词、段、文章的整体结构等问题,这对于文化素养整体偏低的职高学生来说,无疑是生涩难懂的,而是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鉴赏文章中的优美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具体详细地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并将社会背景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自由讨论,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赏析语文的魅力。

如《荷塘月色》一课,其文字优美、语言朴素,整体文风优雅、恬静、优美,作者以优美的文字、充满诗意的文风描绘了当时的荷塘夜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荷塘夜色之美,如利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再者,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其恢弘的气势、豪放的感情,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或者类似的影视作品来展现整首词的氛围,再结合作者词中的豪放、失落情感,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感情,进而对此形成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赏析性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了解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相应的语文教学,同时也应该看到语文的文学作用,用来熏陶学生的情操和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弥补学生性格、品行方面的欠缺。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在人才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燕.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 2014(4).

[2]张立珍.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 201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就业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形势下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