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动态化完善过程浅论
2018-01-17韩峰张金忠
韩峰+张金忠
摘 要:翻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在源语向译语转换的过程中,译语文本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针对笔译活动而言。成功的译文需要译者多次思考、反复求证,即便如此,译文也未必尽如人意。随着译者本身阅历的增长,语言文化等水平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化与变迁,原有的词汇等手段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译文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翻译是一个动态化完善的过程。作者依托俄汉两种语言翻译中的实例展示翻译动态化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翻译 动态 完善
翻译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是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况且翻译活动本身也随着译者的阅历的增长、翻译标准和方法的改进,呈现出动态化完善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新编《大学俄语(东方)》第1册中的一个俄语句子:
В городе есть большие дома.[1]
应该说,上述句子对学习者而言没有任何难度。但在翻译俄语句子的时候,我们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找到优化的翻译方案。我们提供下面两种译法:
(1)a.在城市里有一些大的楼房。
b.城里高楼林立。
可见,第一种是按照字面逐字逐句的译法,意思不错,但不够简洁。而第二种译法简洁,增加了形象感。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同样是这套教材第4册中的一句话:
Он настолько умён, насколько красив.[2](大学俄语(东方)第四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我们提供如下译法:
(2)a.他有多聪明,就有多漂亮。
b.他才貌双全。
c.他智商和颜值一样高。
译文(2)a为直译,原句的内容毫无遗漏地翻译出来了,但显得过于平淡,字数为10个,最多;译文(2)b也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并且使用了汉语的一个常用成语“才貌双全”,译文的“文艺范儿”自然流露出来,言简意赅,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译文;译文(2)c也可以准确表达出原文的内容,用了9个汉字,比译文(2)a少1个字,比译文(2)b多使用了4个字,并不算简练。但其中使用了当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颜值”,并且用得比较贴切,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即增加可读性。这个译文中体现的就是译文动态变化与语言时代风尚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看旧版《大学俄语(东方)》教材第六册中的一个比较好的句子:
Но среди миллионов, миллиардов рисующих только избранным даровано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ие волновать своими творениями умы и сердца.[3](《大学俄语(东方)》第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118)
我们同样提供了三种译法,试比较以下三种译法:
(3)a.然而,在几百万、几十亿画画的人当中,只有选出来的几个被赋予用自己的创作打动众人的使命。
b.然而,会画画的人不计其数,但能被赋予使命,以其作品打动芸芸众生者却凤毛麟角。
c.作画者不计其数,然能承载使命,以其作品打动芸芸众生者却凤毛麟角。
通过比较例(3)a和例(3)b,我们可以看出,俄文句子中的“миллионы”(几百万),“миллиарды”(几十亿),用汉语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成千上万”;“умы”(头脑)、“сердца”(心),可以译成汉语“大众”,但该词语过于平平,可以使用汉语成语“芸芸众生”。因此,例(3)b比较简洁。略略数语,其中能够比较准确地使用3个成语(不计其数、芸芸众生、凤毛麟角),并且经过仔细推敲,表达合乎当下的汉语习惯。例(3)c与例(3)a和例(3)b相比,则更加精当一些。
当然,经过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推敲,还可能找出更好的译法。因为,翻译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翻译活动如同其他任何领域的活动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即完美无极限(Совершенству нет предела)。
我们再来看一个科学文本片段的译法:
В этой сети каждое слово присутствует во всём многообразии своих словоформ, многообразии своих значений, своих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х и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х связей с другими словами, входя в различные ассоциативные поля.(Активн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и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вербальная сеть, Москва:ИРЯ РАН, 1999 )[4]
(3)a.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词语都存在于自己词形的多样性、自己意义的多样性、自己与其他词语句法、语义联系的多样性,进入不同的联想场。
b.在该网络中,每个词都进入不同的联想场,它们的词形千姿百态,词义千变万化,与其他词语在句法和语义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译法(3)a中,3个“многообразие”如果一律译成“多样性”,势必显得过于累赘,丝毫没有文采,并且费解;译法(3)b在处理该词时,根据它所说明的词语,分别译成:千姿百态(词形),体现了俄语这种屈折语,有着丰富词尾变化的特点;千变万化(词义),修饰准确,因为词义确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连续统;千丝万缕(联系),搭配自然也是十分得当的。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言语活动,是一门在对比语言的基础上描述转换方法的学科。翻译这个两种言语的转换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修辞层,进而到深层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转换过程中,要通过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思维、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对比,选择相应层次的表达手段。在源语向译语转换的过程中,译语文本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针对笔译活动而言。成功的译文需要译者多次思考、反复求证,即便如此,译文也未必尽如人意。随着译者本身阅历的增长,语言文化等水平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化与变迁,原有的词汇等手段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译文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翻译是一个动态化完善的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重点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绥芬河市商业机构的俄文译名考量”成果。)
参考文獻:
[1]史铁强.大学俄语(东方)(第1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史铁强.大学俄语(东方)(第4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史铁强.《大学俄语(东方)》(第6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18.
[4]Активн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и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вербальная сеть[M].Москва:ИРЯ РАН,1999.
(韩峰,张金忠 黑龙江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150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