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激思,以研促学,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2018-01-17刘永杰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刘永杰

摘 要:本文基于繁重的高三一轮复习中,提出教师要改变按部就班使用教辅资料的模式,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有效、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高三化学复习学习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将枯燥的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一、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高三复习课堂教学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教师往往依赖或拘泥于教辅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重视知识的传授。知识在教师的“强制”下灌得多,交流得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原本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死气沉沉,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活动,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整日辛苦,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效率低,教师的教学不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教学程序

教师先提出问题,再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交流分析、概括综合,得出结论或方法,然后再运用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第一,教师要依照考纲的要求,指导学生把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综合化。

第二,教师适度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和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

第三,学生以教师分配的学习小组为中心,通过积极搜集素材、查阅资料,进行交流、整理、应用、评价,资源共享,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利用师生近距离、对话式的互动活动,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第五,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知识,并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案例

以“富集在海水中元素——卤素”复习课为例,首先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读考纲,找出重难点,并建议学生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学习本节内容。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架构卤族元素中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然后分组交流,互通有无,教师及时指导,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补充,使其形成扎实的初级知识网络。实践证明,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相比较,这种让学生自主架构基础知识间的关系的教学形式,更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初级知识的复习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问题1:列举实例,通过分析比较:(1)F2、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2)F-、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联系?

在学习小组的合作下,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得出:(1)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2)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3)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2:溶液中存在多种氧化 (或还原性)物质时,加入还原(或氧化剂)时,有什么反应规律?将氯气逐渐通入到含有Br-、I-、 Fe2+的溶液中,直到过量,依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则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等于多少?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学生得出:当溶液中含有几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时,加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时,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首先被还原(或氧化)。

在卤素性质学习探究完成后,教师又提出问题3: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存在形态、用途及制备方法。实验室依据怎样的化学原理制备氯气?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教师又提出问题4:依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还可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O2?写出分别用这些物质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通过分析联想列举出K2Cr2O7、KClO3、KMnO4、次氯酸盐等物质。

综合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较深层次的卤素知识,教师及时设计综合练习:设计一个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并画出制备氯水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主要装置包括几部分?依据什么选择气体?选择的何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怎样验证氯气有无漂白作用?尾气应怎样吸收?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5:通过你对卤素氢化物的特点及F-、Cl-、Br-、I-离子的还原性递变规律的分析,得出卤化氢的制备方法。

学生自然会得出难挥发酸制易挥发酸,从而选择了浓硫酸与卤盐加热反应的方案。这时,教师及时指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Br-、I-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这两种离子均会被氧化成单质,应该用非氧化性的浓磷酸来代替。

在结课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将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等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指导问题的解决。

课外探究为两道综合性较高的智能研究题(略)。

四、教法体会

综合分析该教学方法,在复习中,教师营造了一个和谐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亲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教学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也符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该方法克服了教师在以往的复习课教学中,一味地采用讲授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的弊端和遇到新的问题情景时就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在该教法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建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友谊,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和被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倍增,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综合解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香梅.化学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行动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2017(4).

[2]王家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J].中学化学,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