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的改革实施策略探讨
2018-01-17王婷婷
王婷婷
摘 要:近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越发受到重视,该教学模式讲究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构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弊端,引出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改革策略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岗位适应能力打好基础。所以,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一、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模具制作的工艺技巧、各项参数的设置等内容,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刻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集讲解、学习、操作三者为一体,如此一来,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课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的系统化、讲究知识的完整性,缺乏灵活变通的教学技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缺乏交流,少量的互动交流也仅限于以集体为单位的师生问答,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也严重缺失,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导致课后失去学习方向,实践操作无从下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连接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心放在知识理论的系统讲解上,难以将习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将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相脱节,理论与实践无法同时进行,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缺乏实验验证,理解知识较困难。如此一来,不但降低了教学效果,还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教学重点偏失,忽视实践操作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与我国的生产行业息息相关,实用性、应用性等特点明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操作课程,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动手能力不扎实。
三、模具制造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前,教师要有一个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模具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明确以技能的培养为授课核心,完成模具制造专业课程的制订工作。
2.合理编写教材,有针对性地教学
为了保证模具制造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以教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编写或者筛选出教学构造和内容与其相对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如目前已经正式出版的以“数控编程与实地操作”“模具器械基础”“公差数据与测量”“材料与工艺基础”这四个知识点为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教材,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十分有利。
3.创一体化教室,理论实践同步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离不开实践操作、实训设备和该行业企业的支持。所以,校方要全面建设设备,确保有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室。根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一体化教室包括计算机、实验实训场地或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深入学习该专业的理论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一体化教学目标。
4.提高双师素质,完善教学方式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完成对学生课业的指导任务。一體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担当不同分工的角色,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单位,让在校教师得到深层次的锻炼。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衣娟,郭庆梁.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提升高职生动手能力[J].价值工程,2015(35).
[2]张宁菊,赵美林.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中职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