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8-01-17王慧女
王慧女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悠久历史长河中累积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不足之处,提出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教育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在,对于国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自身的思维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开始对事物有独立的看法,此时更加需要接受科学、优秀的思想文化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从而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一、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唯有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才能够展现它的优势。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其认识和认同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助于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铭记过去、展望未来最好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成果,对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二、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1.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多根据教育大纲进行,更加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仅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稍稍涉及,在其他课堂教学中没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传统、单一
大部分中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都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理论讲解为主,但传统文化知识晦涩难懂,难以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下降,缺乏学习动力。
3.中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力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数量多,导致学生很难分辨信息的优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缺乏耐心、审美水平不高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目前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力。
三、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生的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中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2.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拆开,分别融入不同的科目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辩论赛、小组研究等多样化且学生参与性高的方法开展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创新有趣的课堂模式带动传统文化教学,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学习。
3.提高中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力
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性强的特性,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中学语文课程的关联性最强,语文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鉴赏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注入中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慢慢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向前的推动力,对中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有效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在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但需要学生的配合,还需要每位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将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发展,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谭红樱.中小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泰新然.中学生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学校管理策略,2014(20).
[3]谢文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
[4]李峻.发挥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作用[J].现代教学,2014(Z1):23.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1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