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4年美国间谍案审判背后的中美博弈

2018-01-17王玉龙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判庭阿诺德间谍

王玉龙

1954年11月,中国政府对两起美国间谍案作出宣判,此事引起美国军政界的强烈反应,中美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危机。

公审美国间谍案

1954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开庭审判了两起美国间谍案件。

第一起是美国人唐奈、费克图间谍案。1952年11月29日,24岁的唐奈和27岁的费克图同两名飞行员,驾驶一架隶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飞机,偷偷进入中国领空,到吉林省安图县接回刺探情报的特务李军英。

深夜,飞机到达安图县上空。就在这时,我防空火力网发现了飞机,地面炮火对空齐射,飞机被击中后坠毁。两名驾驶员葬身火海,唐奈和费克图跳伞后被我军生擒。军事审判庭判处唐奈无期徒刑,费克图有期徒刑20年。

随后,审理的是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581空中补给通讯联队上校司令阿诺德、美军第91战略侦察中队少校作战官包莫、上尉机长维地等14人于1953年1月12日潜入我国侦察的间谍案。军事审判庭最后判处阿诺德有期徒刑10年。其他罪犯也分别判了不同的徒刑。

美国借联合国对中国施压

对中国公审两起美国间谍案,美国人十分恼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矢口否认派遣特务颠覆中国的行为。

此后,美国又想通过联合国,把间谍案炒作弄大,向中国施压。他们恬不知耻地把这两起间谍案同朝鲜问题、战俘问题扯到一起,然后联络立场相同的国家,在联合国大闹,提请联合国大会讨论。

在美国操纵下,1954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提案。

就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美国提案后的当天下午,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連发三封电报给周恩来总理,第一封电报说:联合国大会请我设法使1953年1月12日被中国部队俘获的11名联合国军人员和所有其他仍被拘留的联合国军被俘人员获得释放。接着,他又发了两封电报,意在促使周恩来尽快答复。

提前释放11名美国间谍

1955年1月5日,哈马舍尔德抵达北京,就美国间谍案进行斡旋。会谈当中,周恩来强调中国政府对此案的处理完全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所谓决议案中国是决不能接受的。

哈马舍尔德一边为美国人辩解,一边打着联合国宪章的招牌,拐弯抹角地想把美国间谍案同联合国扯到一起。双方围绕各自的立场你来我往,意见分歧很大,以至于使周恩来在一次会谈时说:“我认为遗憾的是,我们共同的见解竟如此少,不同的意见却比较多。”1月10日下午,双方最后一次会谈气氛较融洽。周恩来表示,可以允许美国犯罪分子的家属来中国探望。

1955年4月,周恩来在印尼出席亚非会议期间,向全世界声明:“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在当时中美高度敌对的状态下,周恩来这个出人意料的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寻求和平的愿望和诚意,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随后也表示同意。

为争取会谈主动权,中央决定在会谈开始之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间谍。7月31日,当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到监狱宣布释放决定时,这些人开始都不敢相信,他们中有的人痛哭流涕,有的人伸出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连声说:“中国伟大,中国伟大。”

(摘自《世纪风采》)

猜你喜欢

审判庭阿诺德间谍
寻找真正的间谍
谁是间谍?
严阵以待
猜年龄
华盛顿身边的“无间道”
眼神
我是间谍
冰淇淋
间谍混进来了
魔鬼阿诺德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