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归侨:我们小家庭是祖国大家庭的缩影

2018-01-17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家庭归侨蒙自

“一转眼,我们一家已经回国40年了。”说起回国后的生活变化,越南归侨曾远全很是骄傲,“我们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强大,我们深切地感受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变”。

1978年,越南排华,经过一个多月坎坷的奔波,曾远全一家终于踏过红河水进入云南省河口县,回到了祖国。到达河口县的当天,曾远全已进入临产期的母亲就被送进医院,生下了曾远全的弟弟,也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曾远全的父亲喜极而泣,长久地跪在这片阔别已久的红土地上,泪流满面。一个月后,曾远全一家被安置到大理州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落户口时,弟弟还没有取名字,当地的派出所所长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就取名为四化吧。”从此,曾远全的弟弟有了特别意义的名字“曾四化”。

曾远全家里共有八个兄弟姐妹,大哥作为翻译应征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他的哥哥姐姐都顺利地进入学校上学,曾远全和弟弟还小,就呆在家里。作为越南归侨,曾远全一家虽然在生活上得到了国家的照顾,但是,由于家里人口太多,而劳动力只有曾远全的父亲、母亲和大嫂,一家人过得依旧很艰难。“有一次,为了一个包子,父亲狠狠地给了弟弟一巴掌。”曾远全说。当年,父亲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高兴地给他和弟弟合买了一个肉包子。然而年幼的弟弟嫌少,坚持自己要一整个,还把半个包子给扔了。作为浪费粮食的惩罚,父亲给了弟弟一巴掌。

1983年,国家出台政策,土地承包到户,曾远全一家分到了十多亩地,还有一个大菜园子。家里养了猪、鸡,种了各种蔬菜。第二年,曾远全的父亲在家里安装了碾米机,为队里的农户和附近的村民碾米,赚点零花钱。至此,曾远全家脱贫了。“当时,家里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台山茶牌12寸黑白电视机,我们都很兴奋,围在一起看电视,那种幸福是现在的家庭很难体会得到的。”曾远全说。

在经济开始好转的同时,曾远全家里的喜事也接踵而来。曾远全的大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从战场凯旋归来,曾远全的大姐考上了师范学校,二哥也考起了军校。其他兄弟姐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奖状贴满了墙。

1987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归侨侨眷可以投亲靠友或自谋职业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曾远全的父亲有一定的经商头脑,经过一番筹备,1988年,曾远全一家从农场搬到了县城,在城里开了一间小餐馆和一间小百货商店。经过几年的打拼,家里的条件逐步宽裕起来,曾远全的哥哥姐姐也陆续参加工作了,两个姐姐都成为了人民教师,二哥也成为了一名军官。1992年,云南蒙自被列为经济开发区,父亲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曾远全一家又搬到了蒙自,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如今,曾远全的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了,父母也年老闲居在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们这个小家庭就像是祖国大家庭的缩影。”曾远全说,祖国的每一次变化,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來越好,每一次新政策的出台都会让他们的生活来一次飞跃。如今,祖国越来越富强了,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作为归国华侨,没有什么比祖国的强大更能让归来的游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了,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曾远全说。

猜你喜欢

小家庭归侨蒙自
蒙自市关工委开展传承弘扬中国民俗文化活动
“小家庭年夜饭”吃出别样“年味”
韩国归侨小少年的诗词达人故事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小家庭年夜饭”在上海走俏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
习作点评
老归侨晒少年“文物”
论“小家庭”时代的家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