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2018-01-17薛道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癌性淋巴患侧

薛道艳

什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德阳 618499

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一般选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全乳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处理,但是因为乳腺癌属于一类全身性疾病,虽然上述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机体中依旧会残留肿瘤细胞,同时术后容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因而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该研究于2013年7月—2017年7月选取了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7月—2017年7月选取60例该院收治的乳腺癌参与该次研究。随机平分后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平均为(50.2±6.3)岁,手术方式:全乳切除术1例,改良根治术27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对照组 30例,患者年龄平均为(50.5±6.1)岁,手术方式:全乳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25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两组基本资料中各项内容相比较,存在良好一致性,能够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压力循环治疗,选择4孔充气式压力袖带给予间断充气,通过袖套将患肢部位固定。患者包裹后实施充气施压,起先压力值保持在30 mmHg,之后慢慢将压力增加,最高不超过80 mmHg,2次充气之间保持10 s的间隔,持续进行20 min的治疗,2次/d,持续进行2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①手法按摩:由远及近顺着浅表淋巴管按摩受累肢体,具体包括耳后、侧颈部、锁骨窝淋巴结部位。对于切口朝下的患者,要按摩腹股沟淋巴结部位;对于切口朝上的患者,要按摩健侧胸部,同时按摩患侧肩部朝着腋窝的淋巴结部位。按摩时从中央患侧腋窝逐渐延伸到手掌、肘外侧、手背、三角肌上方、前腕、肘窝。②纵向及横向按摩牵伸周围瘢痕组织,牵伸肩胛肌、斜方肌、肩袖肌、胸大肌、肋间肌群。③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练习。④对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进行抗阻练习。⑤应用百全毫米波段治疗仪实施治疗,选择购自北京中成康复科技有限公司的KFA-100型百全毫米波段治疗仪,对患肢曲池、肩髃、合谷、外关几处穴位实施治疗。持续进行2个月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

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轻微水肿:最明显外周径水肿处于患侧上肢部位,较健侧粗度不超过3 cm,基本处于上臂近端;中度水肿:最明显外周径水肿处于患侧上肢部位,较健侧粗度在3~5 cm之间,手背及前臂在内的上肢有水肿表现;重度水肿:最明显外周径水肿处于患侧上肢部位,较健侧粗度超过5 cm,手指在内的上肢均有水肿。

癌性疲乏情况:利用Piper多维度疲乏量表进行评价,具体涵盖感觉、行为、情感以及认知,总分0~10分,得分0~3分为基本无疲乏,得分4~6分为中度疲乏,得分7~10分为重度疲乏。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肢淋巴水肿情况

观察组轻微水肿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水肿及重度水肿患者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比较[n(%)]

2.2 癌性疲乏

观察组治疗前Piper评分结果为(6.38±1.15)分,对照组治疗前Piper评分结果为(6.84±1.52)分;观察组治疗后Piper评分结果为(3.25±0.71)分,对照组治疗后Piper评分结果为(5.64±1.04)分。治疗前两组癌性疲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都有相应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压力循环治疗主要是通过气体梯度压力系统的应用,达到按摩深层组织的效果,因而水肿液会挤入淋巴循环、血液中,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速度,加快组织液和淋巴液回流,因此水肿能够得到有效缓解[2]。该研究在综合康复中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帮助恢复肌肉弹性和皮肤弹性,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肌肉相关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肌肉力量,通过肌肉泵的利用挤压淋巴管,因而影响静脉血管,加快淋巴液以及淋巴血液回流,使得集聚性组织液下降[3]。毫米波法具体是通过非热效应的应用,发挥细胞共振效果,促使血流速度提升,实现血管扩张,促进细胞及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能够帮助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得以缓解[4]。通过综合康复训练,患者的患肢功能得以增强,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从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能够得到缓解,因而有助于改善癌性疲乏状态[5]。

该研究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压力循环治疗,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轻微、中度、重度患者比例分别为66.67%、26.67%、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癌性疲乏评分为(3.2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64±1.04)分,(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同时能够缓解癌性疲乏症状,值得推广。

[1]董妍,吕静,刘素杰,等.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干预方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02-1403.

[2]胡晶敏,娄园,王海燕,等.有氧组合运动方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1-4.

[3]黄蓉,黄源,陶苹,等.不同TNM分期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生存期生命质量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71-77.

[4]文翠菊,李晓婷,于新颖,等.不同康复锻炼对术后乳腺癌患者康复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0):762-768.

[5]李静芝,张丽娟,由天辉,等.延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24-626.

猜你喜欢

癌性淋巴患侧
更 正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