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八闽爱心,共行环保社会责任
2018-01-17郑专生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厦门项目办公室志业组长
郑专生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厦门项目办公室志业组长
感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大家相聚厦门慈济志业中心,这里地名五缘湾,福建与台湾正好也有五缘,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就连在台湾登陆的台风,也基本会在福建登陆。不过要很感恩台湾,总是在我们前面,先挡一挡台风,福建的损失少了很多。
慈济与福建的因缘,也是跟台风有关。1996年7月,强烈台风“贺伯”横扫台湾后,接着又席卷福建,在两地都造成严重灾情。慈济人本着济难拔苦的精神,在台湾的赈灾工作甫歇后,又席不暇暖、不辞千里来到福建勘灾。之后,又带动台商与当地志工一起赈灾,大爱种子落地生根。由推动慈善志业开始,而后也有了环保志业的推动。
众所周知,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传,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成为地球人的共识。环境保护,虽然在国际上也有相关的公约、协定等,但在执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府、不同的社会团体、不同的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从目前的情况看,保护环境,人们有共知也有共识,但是,共行的情况不容乐观。
保护地球不只是有共知,还要凝聚共识,起身共行环保是慈济推动的志业之一,力行环保慈济人视为本分。2006年底,身为台商又是慈济志工的廖师兄,将慈济的环保理念与当地民众分享,倡议一起来惜福爱物,一起来爱护地球。于是漳州南靖的慈济志工,勇敢地迈出福建环保的第一步,“为了大地净无琉璃,人心净如琉璃”,他们做起别人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玻璃瓶回收,这一做,十年来不曾停歇。据不完全统计,十年他们共回收玻璃1069吨。现在漳州市区慈济志工每周五晚上固定在慈济联络处前的大街上,带动周边的民众做资源回收。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侵袭福建福鼎,造成房屋倒塌,渔船沉没、人员重大伤亡。福鼎慈济志工赈灾、安抚罹难者家属的同时,也在灾难中觉悟到,推动环保刻不容缓。于是,2007年4月成立了慈济环保站,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到现在365天,天天都是环保日。常常接待中小学生来环保站体验环保分类,还在医院带动医护做环保。司法单位也让矫正人员来慈济学习垃圾分类。2008年福鼎志工利用夜间驱车到秦屿镇宣导环保,场地没有电,车灯做照明。不久后,秦屿志工也开始做起环保分类。没有场地,道路难行,三年内几经搬迁,大家硬是在废墟上建起一个环保站。女人当男人当超人,从最初的几位家庭主妇增加到几十位再到上百位 ,365天环保不打烊。2014年他们继续将环保理念传播到十海里外的嵛山岛,现在岛上六个村,已有四个开展资源回收。
2007年厦门志工也开始做环保,闹市区地下车库成为最初的环保站,后来在星光下路灯下进行垃圾分类。现在厦门的8个环保站大部分是在很难的条件下开始的,有的在大树下,有的在蘑菇棚前的空地旁,环保志工爱地球无怨无悔,这份坚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肯定。在厦门很多中小学校的老师,利用春秋游活动,带领学生,来到慈济志业中心,学习怎样将环保落实在生活中,也有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来慈济学习环保理念。迎进来的同时,慈济志工也主动出去。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都常常可以看到志工宣导环保的身影,志工将自己生活中力行环保的经验与民众分享。
美丽厦门,我们共同缔造。为助力鼓浪屿申遗,慈济与思明区文明办鼓浪屿街道在繁华的龙头路设立环保驿站,在筹备环保驿站过程中,志工多次上岛走学校走社区,或上街宣导或实做带动。除遇台风轮渡停航外,每天都有3~4位环保驿站志工到驿站值班为游客做宣导,美丽的琴岛也因此多了一个环保的乐章。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玩鼓浪屿之余也可以走进环保驿站,带回一份不一样的收获。
在泉州每月近3000人投入环保分类。从2008年一个家庭环保点,到现在15个环保站 47个环保点,它们分布在泉州晋江石狮南安各地,环保站成了环保志工第二个家。老人们将环保理念和他们投入环保后的快乐编成闽南语民谣传唱,编成短剧鼓励更多的人投入环保,期待未来的泉州村村都有环保站,他们做环保唱环保,也唱出自己美好的新生活。
经过十年努力,现在福建全省共有100个慈济环保站点。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投入环保分类共计27万人次,回收纸类5224.48吨,相当少砍11万棵20年生的大树,回收矿泉水瓶26607吨,回收玻璃1729.1吨,铝罐191.5吨……建设美丽中国少不了环保这一环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与地球共生息,保护地球,才能保障人类平安。力行环保,有心改善环境,不只是说道理、喊口号,更要有实际作为。我们过去、现在都在做,未来也一样会做。因为,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是慈济人不变的追求。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责任也是使命——身行环保,保护生态,对的事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