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机会感染1例
2018-01-17张雪姣孟祥雯孙中华
张雪姣,孟祥雯,孙中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130021)
本文通过对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阿米巴囊虫、EB病毒、空肠弯曲菌感染病例诊治过程进行报道,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1 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女,26岁,2年前间断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绞痛、腹泻,大便不成形,黄色稀便,1-2次/天,有里急后重,有粘液脓血,伴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8.5℃,无寒战,于外院行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端黏膜光滑,未见充血糜烂或溃疡等改变。阑尾开口处黏膜光滑,盲肠其他部位和升结肠见多发点状及片状糜烂,大者约2.0 cm×1.0 cm,表面粗糙,可见白色分泌物附着。直肠末段约8 cm范围内全部肠黏膜血管纹理消失,粗糙,呈细颗粒状,并见多发点状糜烂,质脆,接触易出血,局部脓性分泌物附着。给予头孢克肟、美沙拉嗪治疗10天后,热退,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诊治经过:入院查血沉30 mm/h;C反应蛋白32.7 mg/L,便常规:隐血弱阳性;复查肠镜:回肠末段黏膜光滑,色泽正常,未见溃疡或糜烂改变。右半结肠见多发点状及片状糜烂,覆少许白苔,周边充血水肿,最大直径约1.5 cm。直肠(自距肛门10 cm至肛缘)黏膜粗糙、颗粒样,血管纹理消失,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局部脓性分泌物附着。其余肠段黏膜未见异常。内镜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予肠外营养,艾迪莎,柳氮磺吡啶栓及调整肠道菌群治疗。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性大,但症状不典型,溃疡性结肠炎以直肠向上蔓延,呈连续性,以左半结肠为主,但肠镜提示病变不连续,右半结肠、升结肠存在病变,且镜下提示右半结肠病变较左半结肠重,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性大,但不除外其他病变导致肠道症状,继续行相关检查。行胃镜检查除外全消化道病变。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3.66E3 copies/ml,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提检EB病毒原位杂交EBER 阴性,除外肠道EB病毒感染。寄生虫检测:阿米巴感染;染色镜检:发现阿米巴包囊,予甲硝唑片。粪便检测:空肠弯曲菌Cam.J结果阳性,予红霉素2周口服。2月后随访,患者自述症状缓解。
2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与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相关,且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或不能及时就医,导致从发病到诊治耗时较长,延误病情。也有研究表明,本病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及职业习惯等因素相关[1]。日本有研究表明吸烟与本病呈负相关性,不吸烟者发病率低,可能与香烟中尼古丁成分具有某种免疫抑制作用相关。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导致发病[2]。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其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同时发病者少见[3],有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阿米巴感染率达10%,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引起的腹泻一般开始为水样便,继而转成粘液或粘液脓血便[4]。上述病原体感染后肠道症状相似,因此易忽略同时发病可能[5]。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