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途径
2018-01-17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程丽红
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 程丽红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全省粮食、肉蛋奶和林果业等农副产品供应充足。2017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597.32亿kg,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保障了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但是,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同发展相伴而生,正越来越突出地阻碍着河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就成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要以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思路为指导,统筹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两个方面,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具体到河南省的情况,受中原城市群发展不够成熟、人口吸纳能力有限的客观情况所限制,农业经营规模不易过大。目前,河南省农民种植粮食的平均收益为500元/667m2,则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面积应为6~8 hm2。以此为标准,农户组成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基本生产经营主体,在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促进资金、人力、装备、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同步提高,充分释放规模化经营的制度红利。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增加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户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用、管、护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利用效率。
(二)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农村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三)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启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民”“互联网+农村”工程,加快农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农业在宽带上增效、农民在键盘上致富、农村在互联网上繁荣。
三、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
(一)加快农村内部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
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政策,不断拓宽农业产业边界,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基础。
(二)促进农业与工业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提供了建设的资金保障。因此,要着力促进农业与工业融合,以工业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管理模式管理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三)加快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落实“双创”精神,通过政策制定,鼓励农民工创业;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流动,在城镇化的大潮中促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在充分发挥农业传统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农业的非传统功能,如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进一步挖掘农业的价值创造潜力。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新业态、新产业,不断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把农村的绿水青山变为农民的“金山银山”。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一)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广阔的平台。
(二)加快种业体制创新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种子技术的创新。要全面加快种业体制创新,不断完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筑牢种业安全基石。
(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强农业机械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创新,提高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促进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及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积极引导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到农村创业,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五、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有所取舍的改进
各地要积极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充分发挥补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补贴对象为种地农民,真正体现“谁种粮,补贴谁”。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补贴资金与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挂钩,对所有非农业用地不再给予补贴。各地要不断创新补贴方式方法,引导农户采用绿色生态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鼓励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资源保护,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二)政策补贴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将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的20%及农业“三项补贴”的增量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