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作物与大豆间作/套作及减量施氮的研究进展

2018-01-17周会娟

新农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根瘤单作套作

周会娟

(绥中县高甸子乡林果业技术服务中心,辽宁 绥中 125200)

我国是单位化肥投入产出粮食最低的国家之一,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仅仅约27% 而发达国家高达45%;另外,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少于发达国家,间套复种提高播种面积和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氮肥的低效是水系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酸化的重要诱因,间作/套作有效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利用土地的生产技术。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大豆套作、玉米单作及大豆单作)和施氮水平(0、180及240氮公斤/公顷)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玉米/大豆套作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总吸收量、周年籽粒总产量均高于玉米和大豆单作,土地当量比达2.28;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率比玉米单作高约20%,比大豆单作低约30%,土壤氮贡献率比玉米和大豆单作分别低约20%和9%,玉米/大豆套作减量施肥利于提高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2009~2011年连续3年大田定位试验,探讨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株高、有效茎数、甘蔗单株产量等呈正相关,甘蔗/大豆(1∶2)间作甘蔗产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减量施氮甘蔗/大豆(1∶2)间作甘蔗产量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减量施氮和间作大豆对甘蔗产量影响不显著,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也没有显著负影响,证实减量施氮甘蔗/大豆间作可节约施氮成本和维持甘蔗产量。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大豆根瘤固氮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移,单作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先增加再降低,而套作大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R5期最高);与单作比较,套作大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和吸收利用率均显著提高,适量施氮利于提高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增加吸收利用氮素。套作模式下,减量施氮R5期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及R8期的总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高26.9%、15.5%、14.3%和58.2%,比习惯施氮处理高19.7%、12%、23.1%和11.3%,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比习惯施氮处理高73.5%和20.1%。玉米/大豆套作减量施肥促进大豆根瘤固氮,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率。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通过三季大田试验,对比研究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大豆间作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显著降低土壤一氧化二氮的全球增温潜势。间作和减量施氮均显著降低单位产量GWPN2O,减量施氮不影响作物产量且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减量施氮的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且降低土壤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猜你喜欢

根瘤单作套作
间作对澳洲坚果牛大力根茎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时间输液法输液对樱桃根癌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不同处理方法对樱桃根瘤病的防控效果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果树苗木根瘤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基于15N 示踪法的双根大豆系统氮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研究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农林复合对近地面微气候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