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8-01-17鄢陵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郑付军
鄢陵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郑付军
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骨干,对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完善工作体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一、鄢陵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一)基本情况
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辖1乡11镇386个行政村,总面积871 km2,耕地面积6.64万hm2,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系统共有科技人员185人,其中乡镇36人,占20%,平均每个乡镇站3人。鄢陵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自1992年机构改革后,以行政乡镇为单位成立了1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把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水利站、林站等8站划归到一起,人、财、物、事全部下放到乡镇,县农业系统只对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
(二)主要作用
1.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进行农民技术培训,为政府提供咨询,对农情进行监测预报等。鄢陵县大面积推广了优质小麦、杂交玉米、三樱椒等农业新品种,推广了粮—瓜、粮—果、粮—辣椒套种模式,依据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了花卉园艺业。目前,全县花木面积已达4万hm2。
2.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促进全县农业实现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四个转变。鄢陵县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摘取了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桂冠。
二、存在问题
(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存在人员、业务不对称现象
鄢陵县农业系统管不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业务工作,乡镇只管用人,而大多数各站所人员做非专业工作,如农田水利、扶贫攻坚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管不了农民增收所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这些现象不利于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县乡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经费不足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技术人员不断增加,致使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三)经费短缺
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常的办公经费和必要的试验示范经费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引进,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发挥。
(四)农民学习热情不高
农村劳动力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农户经营规模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对一个农户产生的直接效益并不十分显著,加之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使农民吸纳新技术的热情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
要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上提高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实践反复证明,而科学技术又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技推广队伍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人员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建设
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沟通科技成果与农民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网络。县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三)经费保障
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农技推广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和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硬件建设,对一些公益性的基本工作,如试验示范、监测预报、技术培训等,应有固定的专项经费,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育
要不断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等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有效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农村人才培训渠道。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将农村乡土人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人才培训范围,逐步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扩大农村人才的培训规模。
(五)改善结构
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引进和输送人才,坚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每年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公开选调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积极推进人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部门,采取向农村派科技特派员、送科技下乡、校村联建、申办示范基地等方式,帮助农村解决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
(六)优化创业环境
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把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优化农村人才创业环境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使农业技术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和发挥农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站所职能转变,大力发展农技中介服务组织,不仅提高了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效益,还为农民专业人才发挥专长和创业提供了新的途径。
(七)建立激励机制
要激发农业技术人才活力,积极探索分配激励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大力推行凭劳动、知识、技能、资金等参与利益分配,鼓励多劳多得。选派农业科技指导员,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积极探索荣誉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可以享受特殊津贴等。积极探索政治激励制度,对优秀农业技术人才在入党、提拔、推荐、参选等方面适当予以优先考虑,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