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玉米新品种新单68选育探讨
2018-01-17高雪飞宋树柏张学舜
高雪飞,黄 璐,宋树柏,彭 东,张学舜*
(1. 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 新乡 4537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3.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1 品种简介
新单6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美026为母本、新69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单交种,于2017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7023。夏播生育期103~106 d。芽鞘浅紫色,叶片绿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成株叶片数18.3~20.0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94.0~302.0 cm,穗位高117.0~125.6 cm;雄穗分枝6个,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6.0~16.5 cm,穗粗4.8~5.0 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2.9~34.9粒,秃尖长0.7~1.0 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15.1~339.0 g,出籽率88.5%~88.7%;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2.1%~26.9%,破损率1.6%~3.6%。
2 选育背景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小麦、水稻居第1位,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也居于首位。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经济、化工兼用作物,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在0.4亿hm2以上,总产2.15亿t。
多年来,我国在群体改良、外来种质引进、地方品种资源挖掘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鉴定出5个重要的杂种优势类群,其中国内种质唐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构成了我国玉米育种上独特而重要的核心种质。从国外引进种质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478、许178等与国内种质选育的昌7-2,丹340等骨干自交系的组配,形成了国内杂交种选育的主要模式,促进了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然而唐四平头和旅大红骨群选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普遍具有种植密度低、生育期长、抗倒伏能力差、后期脱水慢等缺点,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种植密度增加、机械化收获的需求。因此,在引进外来玉米种质的同时,创制和培育具有我国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种质,并选育出耐密、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适应全程机械化操作的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是黄淮海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目标制定
根据黄淮海夏玉米区一年两熟的耕作模式和产业需求,要求玉米品种从出苗算起110 d收获时籽粒水分不超过28% 。夏玉米在河南大部分地区 6 月初至 6 月 15 日播种,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在 6 月 15至6 月 20 日播种。 以 6 月 15 日播种为例, 6 月 20 日可齐苗,在 10 月 10 日前应收获完毕,否则会影响下茬小麦播种。以此推算,黄淮海地区机收籽粒品种生育期应控制在 100 d 左右,成熟时水分在30%左右。
4 技术路线
黄淮海地区主要的杂优模式是Reid× 黄改系,代表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新单26等。这些品种在产量和综合抗性方面表现突出,审定以后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随着土地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高产、高配合力、耐密、宜机收成为当前和未来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长期目标。利用美系群体抗倒性好、茎秆韧性强、早熟的优点选育母本。针对生产上大量利用黄改系做父本抗倒性差、熟期偏晚、易感病害的缺点,利用新乡市农科院自育的新6自交系对浚单22父本浚926进行改良;新6自交系含有热带种质,综合抗性强,对南方锈病和青枯病有较强的抗性。
5 选育测配
2005年从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引进美系群体,经连续多代自交,从中选育出茎秆韧性强、早熟的自交系新美026。该自交系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100 d,株高230 cm左右,穗位高75 cm左右,株型半紧凑,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自育系新6早熟、配合力强、综合抗性好的优点,对浚单22父本浚926进行改良,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出自交系新69。该自交系生育期与新美026相当,株高190 cm左右,穗位高78 cm左右,雄穗分支多,散粉量大,散粉时间长。二者杂交后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新单68,抗倒性强,抗多种病害,丰产性和稳产性突出,品质好,早熟,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破碎率低,成为河南省第一批审定的机收玉米品种。
6 中间试验
新单68于2009年冬季组配,2010年于新乡市农科院进行鉴定试验;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进行异地多点试验,表现突出;2013年参加河南省机收组品比试验,2014年参加河南省机收区域试验,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10353.8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1%,差异极显著;2015年续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11238.4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5%,差异极显著;201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3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84.6%,平均产量9116.9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
由于表现优异,2016年该品种同时参加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河南农科联合体区域试验,2017年第二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目前已经完成报审工作,即将通过国家审定。
[1] 马毅,张学舜,王清昌,等.玉米新品种新单68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7(10):77-78.
[2] 李帅.玉米不同配方肥田间肥效试验[J].种业导刊,2016(8):17-18.
[3] 郭庆辰,白光红,刘洪泉等.黄淮海地区籽粒机收玉米育种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5(9):7-11.
[4] 赵威,郑贝贝.机收玉米杂交组合的品种特性研究[J].种业导刊,2017(7):17-19.